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城鎮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今年兩會的熱點。截至3月5日,全國政協就收到了111件關於城鎮化的提案。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天在發佈會上説,發改委正協同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預計上半年就可以出臺。
中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有望上半年出臺,中西部將培育壯大新城市群。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天在發佈會上説,發改委正協同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預計上半年就可以出臺。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的表態是,正在編寫的城鎮化發展規劃將會體現"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完善體制機制為保障"的特點。同時將全面提升東部城市群發展水平,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新的城市群。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同時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從這些表態和表述中可以看出來,城鎮化思路已經從重視城市面積的擴大,轉向重視人如何走進城市,並且能夠很好地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帶來評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説,要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新的城市群。中西部地區已經存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原等城市群。
劉瑞:中西部地區由於城市化的水平低於沿海地區,有些城市不能形成城市群,而出現孤島的現象。有些地區交通條件限制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絡,或者説聯絡起來比沿海地區要困難。
中西部地區另一個特點是都是人口的輸出地,中西部勞動力大量流入沿海地區,如果城市化發展起來,可以將勞動力留在中西部。中西部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加工轉換成産品。如果通過城鎮化能把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將原料運到東部地區加工,節省了高昂的運輸成本,也加速了城市化。
在中西部進行城市群的建設中,選擇哪些地區重點發展是一個難題。
劉瑞:主要還是在現有的幾個城市點上擴張,比如成渝兩點,還有西安,還有已經規劃的中原經濟區的城市群,還有武漢地區,圍繞這些中心城市逐步帶動起來。這其實國家在21世紀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地區崛起兩個戰略貫徹落實的組成部分。
這次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説,環境承載力是挑選重點發展區域的關鍵性因素。
劉瑞:由於中西部地區是資源大省,又是中國生態涵養區和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如果這些地區發展城市化造成了土地方面的污染或者對生態的破壞,産生的後果會比東部地區還要嚴重,所以在中西部地區發展城市,推進城鎮化建設中特別要關注到環境保護,避免城市污染帶來不可逆的後果。
環境承載力是一個綜合概念,有土地承載力,有水的承載力,有資源承載力。中西部城市的承載力要通過計算和綜合考慮來獲得,事先考慮環境的綜合承載條件來發展城市,這樣就避免走彎路。
今年不少委員和代表在兩會上建議城鎮化不是造城運動,更重要的是人如何來進入城市,一些地方出現了鬼城,正在困擾著當地的政府,而另外一些城市城中村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一些壓力。
劉瑞:城鎮化要以人的融入為主,這是非常正確的。人們嚮往城市化的生活其實就是城市能給人滿足各種他的需要,如果城市不能滿足這些需要的話,那麼人們寧可留在農村不去城市。
所以城鎮化過程中應該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來考慮,城市化的過程當中一定伴隨産業化的過剩,因為你到城市裏面要有工作幹,如果到了城市以後遊手好閒,沒有就業的機會,那麼在城市就會變成次貧了。
尤其有一些進入城市的農民,是在失去土地的情況下進入的。如果難以維持自己生存,那城市對他來講是災難的開始,所以産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就是城市要給人們提供各種服務功能,所以也考慮要把公共服務這一塊功能完善起來,這是對的。因為人的需求吃穿、用、住、行,教、醫、溫、體、保各個方面都需要城市滿足,這也是人們嚮往城市生活、追求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如果城市給不了的話,那麼就是一種虛假的城市化。
以目前我們的産業環境和企業能力來看,現有的用工條件已經出現人工上漲的情況,人們進入城市以後,以自己的技能如何應對産業化的挑戰,對城市管理來説是一個難題。
劉瑞: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首先是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當中建立的産業一定是跟中西部地區的資源條件相結合起來的産業,就是説不可能是脫離實際的産業的發展,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城市人口首先是從農村轉過來的,這就存在技能培訓的問題,就是説如果教育沒有發展起來,職業技能培訓沒有跟上,那麼勞動力將無法滿足相關的城市服務,比如住的條件等等。
有的沿海地區的企業轉移遷到中西部地區之後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當地的政府及時的滿足企業的內遷,提供足夠的培訓服務條件,就能大大改善産業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