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遺産稅該不該徵?

發佈時間: 2013年03月04日 1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華西都市報

  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研究報告稱,中國已基本具備徵收遺産稅條件,開始徵收遺産稅時機已成熟,並建議將500萬元作為遺産稅起徵點。報告分析,按遺産稅收入達稅收總額的2%計算,2012年我國稅收收入超過10萬億元,此項即能收入2000億元。(3月3日《京華時報》)

  鄧海建(江蘇媒體人):近年來某些“坑爹”亂象,深度撕裂了社會情緒。以遺産稅彌合這種斷裂與不公,成為主流的聲音。

  中國開徵遺産稅,確實到了箭在弦上的時刻。一者,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基尼系數越過了貧富差距的警戒線;二者,眼下結構性減稅正熱,高端稅負當增;三者,即便從國際上的實踐而言,統計稱,對遺産徵稅國家多是當今最具競爭力、科技領先的國家,其GDP總量佔到全球總量的70%以上。

  于窮人而言,過程公平可能比什麼都重要。對於過度佔有造成的貧富分化,應當用遺産稅這種定向調節工具加以引導和遏制。承認先賦的差異,但制度應該彌合過大的差距,遺産稅無疑是拉平“起跑線”的重要一環。

  張楓逸(河南公務員):在財富缺乏透明度的語境下,遺産稅一旦開徵,必然面臨徵稅對象、徵稅基數的不確定性,削富濟貧也面臨諸多變數。

  説到財富不透明,公眾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胡潤百富榜上的“城頭變幻大王旗”。財富的不透明,一方面在於隱性收入佔據相當比重。前不久,國務院坦言,當前隱性收入、非法收入問題比較突出。專家指出,權力尋租實現的聚斂財富、公共資金的人為流失等,都是其重要來源。在此情況下,開徵遺産稅可能加速轉移財富的步伐。同時,目前中國沒建立個人財産登記制度,産權評估體系也不夠完善。

  目前個人所得稅已然面臨“工薪階層納稅、富人群體逃稅”的質疑,開徵遺産稅很可能製造新的不公,不能對真正的富人精確打擊,反倒誤傷中産階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憧憬和覬覦遺産稅,倒不如老老實實補上財富透明這堂課再説。

  舒銳(北京法官):目前反對開徵遺産稅的聲音不少,主要依據是:國人的遺産稅意識薄弱;我國尚沒完善的財産登記制度、評估制度和監控手段;徵收遺産稅將引發資産外流。

  這些,其實並不能成為反對遺産稅破繭的理由。首先,遺産稅可以參照個人所得稅的模式設立合理的起徵點和累進稅率制,避免給大眾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這也是其他國家的普遍選擇。其次,目前諸多銀行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存款信息全國聯網查詢。再者,資産外流並不是徵收遺産稅的必然結果。資産會不會外流,主要取決於資産本身的合法性,以及當地市場環境和對私有權的保護力度。

  開徵遺産稅的確會遇到配套制度暫缺、一部分人反對等難題,這就更需要決策者具備迎難而上的勇氣,預估風險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龍敏飛(雲南媒體人):必須承認,開徵遺産稅,能通過“削峰填谷”,縮小貧富差異。眾所皆知,二次分配是促進公平的有力手段,開徵遺産稅的價值便是促進社會分配的公平。

  事實上,徵收遺産稅時機成熟與否,很難有定論,畢竟它背後存在複雜的博弈,不能靠簡單的數據分析。有學者稱時機不成熟,也有專家説“恰逢其時”。既然如此,開徵遺産稅,不妨摸石頭過河,繼而騎驢看唱本——邊走邊瞧。當然,在此過程中,要聽取民眾訴求:比如,起徵點不應“一刀切”,而應視地域發展水平等而定。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