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股市“造血”比“補血”更重要

發佈時間: 2013年02月28日 1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京華時報

  進入蛇年,管理層為股市引資的步伐仍然是緊鑼密鼓。證監會有關負責人26日表示,住房公積金入市的相關研究工作已經順利啟動。該負責人還表示,證監會已經研究增加1000億元RQFII專項額度用於台灣地區。

  不過,進入蛇年的股市並沒有延續“翹龍尾”走勢。第一個交易周,上證指數下跌4.86%,創21個月來最大周跌幅。本週二,滬指又跌破2300點,跌至近一個月以來的新低。週三雖然有住房公積金消息的刺激,但行情總體表現為縮量整理。

  造成A股這種走勢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如美國今年將終止QE3的推測、周邊股市的見頂回落、國內對房地産的進一步調控、一季度GDP增速或將放緩的預期等。

  但這些原因只是外在的或表面上的,根本原因還是股市“造血”功能缺失。雖然引資的“補血”作用可以給市場一時的刺激,但這種刺激的效果始終是有限的與短暫的。就目前的股市來説,“造血”功能缺失是很明顯的。2011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6067.64億元,但這其中的70%以上是被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大小非拿走了,能構成股市血液的不到30%,即不到2000億元。

  進入2013年後,A股市場的“失血”在進一步加劇。雖然IPO處於暫停狀態,但上市公司再融資與大小非套現都在加速。截至2月25日,已有35家上市公司實施增發再融資,再融資金額達到893.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

  因此,股市要健康發展,最終還是要建立在“造血”功能恢復正常的基礎上。只有“補血”作用與“造血”功能相互輝映,股市的上漲才會結實。

責任編輯:陳平麗

熱詞:

  • 造血
  • 補血
  • RQFII
  • 滬指
  • 周邊股市
  • 交易周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