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蔬菜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菜價關係千家萬戶的菜籃子。近年來,菜價波動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如何看待蔬菜的價格波動,需要從蔬菜産銷特點進行分析。
蔬菜和其他農産品一樣,始終要面臨雙重風險。一個是農業生産過程中的自然風險,一個是流通環節的市場風險。由於蔬菜的市場化程度高,蔬菜的市場風險可能比一般的農産品要更大。由於以上兩個環節都具有不確定性,因此,無論蔬菜生産多麼集約化,市場流通體系如何健全,蔬菜價格也會出現波動。正是這種菜價的正常波動,蔬菜種植結構得以優化、質量得以提高。
蔬菜生産週期與消費週期具有不同步性,且保鮮期短。加之産區和銷區的分立使得農産品形成兩個市場,具有兩種價格,即蔬菜的産地價格和零售價格。這兩端的價格表現常常不同步,變化幅度不一致。從菜園子到菜籃子,需要經過流通過程,運輸和銷售中存在一定消耗,使得價格傳導存在時差、區域差,這也是正常的。
當前,我國蔬菜生産的區域化、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蔬菜主産區和主銷區的供銷格局基本形成。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以及城市化水平差異,形成了一些蔬菜的優勢産區,這些優勢産區憑藉自身的區位優勢、規模優勢、專業優勢和市場優勢,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逐漸取得了産地市場價格的話語權。在一些蔬菜品種出現供大於求的時候,這些優勢産區能夠承擔降價的市場風險,而一些非優勢産區則會出現滯銷,特別是一些小規模的蔬菜生産者就會難以與大市場對接。
我們要關注菜價大範圍的劇烈波動。菜價過快過度上漲時,要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菜價補貼。菜價過快過度下跌時,應為種植戶提供應急市場疏導和基礎信息服務。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難以直接干預價格,但可以通過主産區和主銷區共同努力,保證“菜籃子”産品供給平衡、價格合理、質量安全。
從主産區角度看,推進信息化服務是當務之急。農業由傳統的生産主導型向現代的流通主導型轉變,農業生産與流通的融合度越來越高。要在産前、産中、産後實行全面的信息對接,政府部門提供基礎性、公益性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的同時,要積極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從事市場信息服務,通過信息化提高生産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從主銷區角度看,大中城市在保證菜地最低保有量和鮮活農産品自給率的前提下,要加強與外埠生産基地的合作,建立重要“菜籃子”産品儲備制度。在這方面,北京等北方大城市的冬季蔬菜儲備制度、上海等地的夏季綠葉菜保險機制都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