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公安機關公佈三起利用互聯網非法獲取、販賣個人信息案,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經濟之聲評論:用法律手段保護個人網絡信息迫在眉睫。
中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個人信息洩露出去,我們不僅會面臨騷擾,人身財産安全也可能會受到威脅。公安機關最新公佈的三起典型案例,再次印證人們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在這些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涉嫌利用互聯網非法獲取、販賣個人信息,其中有人獲得信息後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或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現,直接損害了他人的財産安全。
近年來,這種因為個人信息洩露使當事人在經濟、精神和名譽等方面蒙受損失的案件時有發生。這類案件的信息源多來自各種網絡運營商、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他們大多保存有各自用戶及消費者的信息數據,讓人不安的是,除了姓名電話等基本信息,一些網民的銀行存款、投資狀況等財産性信息,也公然暴露在陌生人面前,這種信息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互聯網具有傳輸快、範圍廣的特點,使得個人信息的安全狀況更加嚴峻,加強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管理,用法律的手段保護好個人信息迫在眉睫。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來評論這個話題。
關於網絡個人信息的洩露,央視剛剛報道的"快遞公司員工私下買賣單號"的事件很典型。它的背後是很多網店通過私下購買快遞單號,來為自己的網店"刷信譽",而作為運行商,淘寶網可以清晰地查到哪些人正在"刷鑽",但是因為有利可圖他們熟視無睹。另外,買賣個人信息,明明是違法的,很多網站公開卻貼出這種廣告,由於網站對個人信息保護不利,造成信息洩露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曾劍秋:我認為信息安全的確在中國發展很慢,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在法律法規這方面不夠完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打擊力度不夠。過去的酒駕非常的嚴重,但是因為加大了打擊的力度,目前酒駕的問題大幅度的降低,我覺得信息安全問題的確是老百姓、企業、相關政府部門非常關注的事。為什麼不能學一學治理酒駕經驗加大了打擊力度呢?所以我覺得根本原因在這裡,力度不夠。
談到我們的信息安全這些問題,要説法律方面,我們毫無作為,我們國家出比較早的關於(SET)的立法的應該追溯到1994年,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有好幾百部相關法律法規,為什麼還越來越猖獗呢?我覺得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法律體系方面還不夠,比如説關於信息安全,目前就是一個信息安全的管理條例。需要把這樣的一些問題突出出來,形成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律法規。這幾年來,國外像美國、歐盟都加快了信息安全的執法力度,關於這一方面我們比較落後。第二個就是我們在信息安全這個部分,信息洩露這個一直在發展,我們在法律法規治理監管方面有所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