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梁瑜:為什麼奢侈消費越來越年輕化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21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我爹有的是錢,我不花誰花?”一學生振振有詞地説。“我們辛辛苦苦這麼多年,賺錢不就是給孩子花嘛!”其父母情真意切地説。如今在我國,有這種想法的人著實不少。它導致一種現象,就是奢侈消費年輕化日益嚴重。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平均比歐洲奢侈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的年輕25歲。中國人的攀比風氣越來越嚴重,有錢要買,沒錢也要買;必要的要買,不必要的只要有“面子”也要買。(11月20日《人民日報》)

  什麼是成功的標誌?在“以財富論英雄”的社會裏,有車有房、經濟實力雄厚者顯然更容易成為人們眼中的“精英”,而“一簞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的顏回之類恐怕只能被人們譏諷為“窮開心的屌絲”。當擁有奢侈品成為身份尊貴、地位崇高的標誌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國的奢侈消費年輕化越來越嚴重。

  不能單純地批評中國人愛面子,當周圍人都在談論Louis Vuitton、Gucci、 Prada時,你可以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不為所動;但是iphone、尼康單反呢,是不是覺得咬咬牙就可以購買呢?奢侈品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窮光蛋眼中,一頓大餐就是奢侈品,而一個LV包在億萬富豪看來卻根本不值一提。人是群體性動物,很難不受他人影響,追求物質不應當受到指責。其實,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人們對奢侈品的追求,而在於購買奢侈品的錢來源是否正當、合理。

  很顯然,年輕學生不應當是奢侈品的擁有者。一般來説,他們大多數是沒有賺錢能力的,即使個別人能力比較強,賺錢也不應成為其在學校就讀期間的首要任務。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應該還是他們的父母,那麼,他們經濟狀況的好壞應該等同於他們父母經濟條件的優劣。在中國,無論家庭貧富貴賤,只要是孩子上學所需,家長一般都會竭盡所能滿足。當整個社會崇尚“以穿戴定義身份、劃分社會階層”時,如果孩子因貧窮在學校被排擠,家長肯定會義無反顧地傾囊相助。可以説,年輕學生的奢侈消費背後是社會對奢侈品的不正常追求,年輕學生間的貧富差距恰恰折射了社會成員間的貧富不均。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近日發佈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城鎮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2002年的12422元增長至42452元,10年僅增3萬元;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萬元,共增37萬。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部分行業工資水平增長過快、水平過高,拉大了社會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登喜路中國區總裁瑟里加爾曾説:“登喜路一直是廣受中國商人和政府官員喜愛的品牌。”

  如果穿戴奢侈品等於把成功穿戴在身上,那麼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富有者往往會炫耀式地消費,而貧窮者只能狼狽地消費,這種畸形的消費狀態顯然不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富有者炫富,貧窮者仇富,長此以往,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遏制奢侈消費年輕化,除了糾正人們的消費觀念外,更重要的在於縮小貧富差距。令人欣慰的是,十八大報告指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我們衷心希望十八大後,這一美好藍圖能儘快化為現實。(梁瑜)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