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11月18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出席金融街論壇期間指出,過去20多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剔除通脹因素接近10%,通脹平均水平超過4%,但中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不到2%,因此可以説:中國證券市場實在對不起老百姓,尤其是股市,實該慚愧。
李稻葵認為,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之間,金融改革首先要從商業銀行的改革開始抓起。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業的老大,風險集中,120多萬億的金融資産聚聚集在商業銀行,不僅不可持續,而且風險高度集中。要解決這兩大桎梏,銀行必須要改革。在此背景下,銀行"資産證券化"或許將成為必由之路;另外,還需進一步推進利率與匯率逐步市場化。
除了開啟與推進商業銀行改革之外,在李稻葵看來,未來若干年必須的、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場改革則將集中在證券市場,並且這次的改革必須"從根子上進行",從機制與法制上予以配套。
李稻葵首先分析了股市長期不振的具體原因:股市交易太多,保險資金、養老金入市不夠,造成了股市量不夠大,流動性不足的體徵。但他指出,這些原因並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在於股市的制度建設不到家,上市公司治理不善,質量良莠不齊,缺乏制度約束。
他列舉了美中在處理上市公司違規事件的兩種不同情境,以闡述這一領域改革的緊迫性與必需性--在美國,如果出現了上市公司違規事件的處理機制,美國聯邦司法部往往是直接任命的聯邦法官和檢察官在紐約處理違規事件;但中國,小股民甚至機構投資者都根本無處説理,法律失去其約束力,案件不了了之。
李稻葵建議,中國可以從國家層面設立專門機構,從本質上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約束,讓其認真按照招股説明書去投資,賺錢後給股民分紅,重新樹立百姓對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