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吳敬璉:十八大再明確 深化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17日 13: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周紅艷 龐帥)11月17日,著名經濟學家、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吳敬璉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年全球年會發表演講時總結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所做出佈局與努力。他認為,中國從一個提供製成品的“世界工廠”、出口大國變成一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消費市場,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持。因此,中國若能實現十八大報告中對於中國經濟佈局的宏偉目標,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都是巨大的福音。  
   
   吳敬璉指出,中國經濟的根本性的問題在於其增長模式存在著問題。最早期,1953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蘇聯引進的增長模式思路,主要特點就是利於大規模的向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投資帶動經濟的增長。而之後增長模式的問題則集中于投資率不斷提高,投資率居高不下就會造成消費的不足,導致最終需求的不足。但是,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仍然保持了高速度增長、沒有發生很大的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出口導向政策的成功施行,彌補了國內需求的不足。然而,到了21世紀初期,中國就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所以早在1995年,國家就提出來要改變這種增長的模式,要從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到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驅動的增長模式。而“十五計劃”的開頭進行的很好,城市化加速對整個經濟發展是起著很大的積極作用。但隨後由於部分地方政府利用手裏掌握的土地資源,偏向去發展佈局那些産值大的,例如重化工業之類的産業,這使得“十五”計劃在後期偏離的軌道。所以,“十一五”再次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主線。
     
   談及對於十八大報告當中對於經濟佈局的觀察時,吳敬璉分析表示,對於如何來解決體制上的問題,近年來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上。一種方向是要強化政府對於整個經濟的管控,或者就是要加強國有經濟對整個經濟的控制;而另一種方向則是要堅持改革開放道路。而十八大可以説已經對這個爭論做出了結論:就是要堅持70年代後期,或者説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的路線,並且要做出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吳敬璉稱,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就必須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各項制度,以便在更大程度、更大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樣才有可能加快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也就是將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他認為,現目前中國的轉型發展確實面臨著一些困難,但只要能夠認真地、堅決地克服各種障礙,執行下去,經濟面貌將很快發生改觀。

責任編輯:陳平麗

熱詞:

  • 吳敬璉
  • 十八大
  • 改革開放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