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外報: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 中國經濟變革贏“首戰”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02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9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19日發表評論説,全球經濟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期,這成為中國尋求經濟變革的背景。在複雜變革中,中國經濟首次表現出企穩回暖的態勢,贏得第一場與自我的較量、與外部的角力,這或許標誌著傳統模式的真正終結和新時期的真正來臨。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官方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4%,這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連續七個季度出現增速下滑,而這樣的增速也低於中國政府制定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7.5%,不過中國總理溫家寶卻在數據公佈前發表講話稱,中國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這應該是今年初以來中國總理對中國經濟的最樂觀評估了。因受內部、外部環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連續放緩,國際社會大幅調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中國國內也對經濟發展有著種種擔憂,在今年前幾次經濟數據發佈前,官方通常會發出警告,稱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這一次無論是在中南海與各界人士就當前經濟形勢交換意見,還是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安排部署第四季度經濟工作,溫家寶都顯得樂觀很多:“現在可以有信心地講,中國經濟增速基本趨於穩定,並且繼續出現積極的變化。”

  實際上,除了經濟增速連續第七個季度放緩,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中已出現不少積極信號:首先,工業增加值等指標的回落幅度較二季度明顯收窄,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則出現回升;其次,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在9月份全線提速,消費、投資雙雙微升,出口則大幅拉升7.2個百分點;更為可喜的是,對經濟變化反應敏感的中國東部地區,其經濟增速已開始企穩回升;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連續下跌,就業與居民收入增長情況良好則為中國未來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足夠的“寬鬆空間”。

  關於中國經濟將進一步企穩的官方判斷和數據支撐,也讓有關中國經濟的諸多爭議暫告一個段落。

  首先,這是對中國經濟將出現“硬著陸”論調、中國經濟將走向“崩潰”言論的有力回擊。實際上,即便有所放緩,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令發達國家艷羨。對中國這樣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來説,在外需大幅縮減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減速並不令人震驚,中國比世界其他國家的境況要好得多。

  其次,自經濟增速連續放緩以來,最令外界意外是,中國官方似乎不太願意採取更多舉措阻止經濟增長放緩。2008年,中國政府曾推出高達4萬億人民幣的刺激方案,以幫助中國經濟渡過危機。這一次,許多人呼籲中國政府重新採用這一招,但結果是官方連規模小得多的刺激方案都沒有推出。而當前新的情勢表明,這樣的處理並未讓中國經濟喪失抵禦危機的能力。實際上,在中國堅定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推出另一輪刺激方案“不僅不太可能,也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最新的經濟數據公佈後,雖然各方對中國經濟的走向仍有著不同預估,但有個共識已然形成,那就是中國經濟能夠度過這輪危機的信心進一步得到提升。

  現在看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似乎只是個開始。在普遍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收到一定效果後,全球經濟也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期:美國金融市場掀起了深刻調整,債務危機的深化導致歐洲重新定位,新興市場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一切,也成為中國尋求經濟變革的背景——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使得問題不斷凸顯,加速經濟轉型變得十分迫切,並被賦予深刻的政治和社會意義。

  正是在這樣的複雜變革中,中國經濟首次表現出企穩回暖的態勢,贏得第一場與自我的較量、與外部的角力,這或許標誌著傳統模式的真正終結和新時期的真正來臨。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