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周小川駁斥貨幣超發致物價上漲論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01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東方網

 -周小川在書中指出,將政策利率作為單一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想法面臨著挑戰 

  -周小川在書中指出,將政策利率作為單一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想法面臨著挑戰

  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周小川新著《國際金融危機:觀察、分析與應對》 反思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從初露端倪到集中爆發再到席捲全球,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都全面地對其進行了觀察、分析、反思和對策研究。日前,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了周小川的新著《國際金融危機:觀察、分析與應對》。該文集收錄了2007年夏季危機剛剛開始顯現到2012年夏季這5年間周小川在不同場合關於這次危機的演講稿、公開發表的文章,還有少量的媒體訪談稿,共45篇。其中24篇是首次與讀者見面。

  據出版方介紹,該書所收錄的45篇文章圍繞金融危機涉及危機的成因、危機救助、國際金融改革和監管、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等多方面的問題。其中也涉及中國應對危機、維護金融穩定和改進經濟平衡的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政策選擇,以及我國在穩增長、擴內需等內容。比如,該書收錄2011年3月18日周小川在中國人民銀行第69次學術講座上的講話稿《中央銀行治理研究:議題與要點》。其中就談到大家熱議的“貨幣超發”問題。

  針對近年時常有人提出中國“貨幣超發”這一概念,並將它解釋為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周小川提出了不同看法。

  周小川指出,在中國,“貨幣超發”這個説法,接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所謂“非經濟發行”的概念。非經濟發行指超過實體經濟需要量的貨幣供應,經濟發行則指貨幣供應量正好符合實體經濟需求。由於過去中國所統計的實體經濟只涵蓋物質部門、不包括服務業,所以,隨著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及經濟快速發展,貨幣供應量很快就超過當時統計口徑的“實體經濟”的需要,表現為超經濟發行,即所謂“貨幣超發”。但實際上,貨幣供應不僅是滿足實物經濟的需要,還需滿足服務業及金融市場的需要。

  此外,由於多數研究和實證檢驗證明,調控貨幣供應量與中央銀行保持物價穩定的目標之間並無必然聯絡,貨幣供應量這個指標,在西方學術界基本上已被棄用。周小川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理論指出,具有理性預期的經濟主體預測經濟現象時,會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有能得到的信息來作出判斷,不會犯系統性錯誤。因此,中央銀行能夠預測的指標,公眾也能預測。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周小川則指出,將政策利率作為單一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想法面臨著挑戰。因為這一做法的理論假設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順暢,但現實的貨幣政策傳導與此存在差異。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