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稅收收入增速總體大幅回落,但是一些地方在稅收收入增長減緩的情況下,非稅收入卻大幅增加,有的地方非稅收入甚至高出稅收收入40多個百分點。這些地方將非稅收入,尤其是"罰沒收入",作為財政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為什麼地方政府會將"罰沒收入" 作為財政增收的主要途徑?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黃志龍的解析。
黃志龍:我們國家的地方財政收入主要有兩大塊,第一塊就是地方的稅收收入;第二塊就是土地出讓收入;這兩塊收入在前三季度出現了整體的大幅回落的趨勢是導致“罰沒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造成地方稅收收入下滑最直接的原因還是我們國內的經濟增速連續七個季度的回落,這導致與經濟指標密切相關的稅收收入增幅明顯放緩;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房地産調控不但使得我們的房地産相關的稅收的收入大幅下降,而且還使我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這塊收入大幅下降;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地方政府的大部分支出都是剛性的,比如農村合作醫療、深圳養老、政府的日常支出等等,很多支出都是中央出政策,出一定比例的錢地方財政出大部分的錢,剛性很強,日常的收入與下降比較快,我想它出現這種“罰沒收入”大幅增加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那麼,這些財政上"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應該如何突破呢?
黃志龍:我想突破當前的困局有三個方面值得去做的。第一個就是現在我們中央財政的狀況比較好,可以適當增加對財政困難的一些地區支付的力度,一些本來有中央財政來承擔的社會支出中央財政應該要加大承擔的比例;第二個就是地方政府開源節流,開源我想還主要依賴於經濟發展,這主要還是與國內外的經濟環境有很大關係,所以短期內開源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地方政府可以節流的空間還是有的;第三個,長遠之際需要中央和地方財稅體制的整個改革,拓寬地方財政收入的稅源,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要匹配,適當提高一些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種的地方政府比例,這樣才能有利地方財政收支的可持續發展。我想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做可能能夠突破當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