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根據財政部最近公佈的數字,9月份,中央本級收入3664億元,同比下降2.4%,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但與財政收入下滑出現鮮明對比的是,非稅收入,特別是地方的非稅收入出現了暴增的情況。
以9月份為例,非稅收入1474億元,同比增長52.8%。其中,地方非稅收入增長40%。前三季度累計,在全國稅收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18.8%的同時,地方非稅收入10344億元,同比增長27.8%。地方非稅收入的這種逆勢暴增,在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的確應該引起我們更大的關注。
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這些地方增長的非稅收入中,罰沒收入佔了相當的比重。比如,在稅收減速的同時,一些地方甚至將罰沒收入作為遏制收入下滑的穩定的增長點和突破點。
可以説,全國財政收入增速的大幅度下滑,以及中央財政連續兩個月的負增長,一方面反映了宏觀經濟全面回暖尚需時日;另一方面也説明,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常態增長階段,中國財政收入動輒20%以上的年增長的高速期也基本結束。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對於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或者財政收入的減速,都應該理性看待,切勿過度解讀。
但是,令人憂慮的是,在宏觀經濟不景氣,企業利潤下滑,土地收入等下滑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卻為了緩解增收的壓力,除了讓企業“幫忙”預繳“過頭稅”等措施外,也通過罰沒等手段在非稅收入上實現突破。一些地方,為了創收和確保本地的收入,通過所謂“查稅”等手段,逼企業多繳稅,要麼在“非稅收入”上做文章,通過種種收費手段,增加收入。而非稅收入作為“靈活性”非常強的政府收入的來源,更是成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突破點。從而使得本來就很困難的企業更加困難,負擔更重。這種通過非稅收入徵收“過頭稅”的做法,可能大大抵消中央在結構性減稅方面的努力。
在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佈之後,中央一方面認為穩增長的一系列舉措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宏觀經濟繼續向好的態勢轉變,但另一方面亦強調,實現經濟全面好轉還需要全方位的努力,需要更進一步減輕企業的負擔。特別是在結構性減稅方面要下更大的工夫和力度。
我認為,鋻於宏觀經濟和企業暫時面臨的困難,中央通過一系列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個別地方創收的衝動和措施很可能使得中央結構性減稅的努力毀於一旦,通過罰沒等手段的確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通過預繳稅收的確可以完成今年的財政創收任務,但這會加重企業負擔,影響企業對未來的信心,從根本上會影響經濟復蘇的步伐和大局,不得不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