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馮海寧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了9月CPI和PPI數據,9月CPI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回落了0.1個百分點,這也是繼7月份以1.8%的漲幅創下兩年半新低以來,CPI再度回到“1時代”。PPI同比降3.6%,較8月份3.5%的降幅放大0.1個百分點,創近3年來新低。(10月15日新華網)
無論是CPI重新回到“1時代”,還是PPI創三年新低,都被不少機構和專家解讀為四季度降息、降準預期升溫。理由是,物價走低為貨幣政策提供了更大的調整空間,PPI持續走低表明實體經濟繼續低迷需要貨幣工具刺激。但在筆者看來,不宜把9月份CPI和PPI數據當成降息信號。
儘管9月份CPI為降息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要看到,10月份有“雙節”影響物價,11月及12月份物價走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國際因素、天氣因素等。尤其是對CPI影響較大的食品價格,隨著天氣轉冷,價格走高的可能性很大。再加上之前貨幣發行量很大,未來物價走勢仍然不樂觀。
雖然PPI創下新低,超出了很多機構預期,説明中國經濟還在底部徘徊,但是否需要降息、降準來刺激,還有待商榷。誠如IMF副總裁朱民所言,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是主動調控所致,上半年GDP增速為7.8%也不算太糟。而且IMF還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在2013年加快。因此,以降息刺激經濟還需謹慎。
再説,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接近臨界點,為2012年5月以來連續4個月回落後的首次回升。9月出口1863.5億美元,增長9.9%,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超出預期。儘管經濟顯示出復蘇跡象有多種原因,但至少説明經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變糟。
再從貨幣實際供應量來説,似乎也沒有降息、降準的必要。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餘額94.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狹義貨幣餘額28.68萬億元,同比增長7.3%。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增速均高於市場預期,並創出年內新高。這説明貨幣供應量並不算少。
即使市場確實需要流動性,也不一定需要降息、降準。比如,央行最近經常採取的短期內逆回購操作同樣可以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而且比降息、降準更靈活。如果説經濟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逆回購操作或許成為常態,降息、降準的可能性就變小了。
更重要的是,不能一味地靠貨幣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而是要轉變經濟增長機構。貨幣政策不一定能解決經濟結構及産業升級問題。即使需要經濟刺激政策,在通過逆回購操作這樣的偏松政策刺激經濟的同時,還應該通過減稅減費、改革行政監管體制等手段,讓市場發揮自身能量。 是否需要降息、降準,需要綜合考量,不僅要看CPI和PPI數據,還要看市場流動性;不僅要看當前經濟形勢,還要看經濟未來走勢。如果通過降息、降準向市場過度釋放流動性,物價、房價將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中國經濟也更為複雜,更難調控。所以,不能把9月CPI和PPI當成降息信號,還需要看以後幾個月的經濟數據,還需要更宏大的經濟視野,更需要民生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