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總的來説,企業'走出去'現在正逢時機,但得把防範風險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
近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北大做演講時,對近來再次掀起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熱潮,做出了如上的判斷和警示。
梳理歷史資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984-2000年,我國主要處於"引進來"階段,對外直接投資(ODI)規模較低,累計對外投資不足300億美元;2001年至金融危機前,我國首次將"走出去"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同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背景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 2008年到現在,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海外資産估值較以往偏低,海外"抄底"機會來臨,我國進入大規模海外投資階段。其中,2008年投資規模比1980年到2005年的總和還多。但是,與美、英、德等老牌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從流量還是從存量來看,中國都是"走出去"的後發國家,是最近才成規模的國家,與這些國家有較大的差距。
易綱認為,雖然與老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是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鄧寧(John Dunning,1981)的理論,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空間很大。因為鄧寧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四個階段,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越高,ODI凈額越大。我國人均GDP 5414美元,剔除通脹等因素影響,當前處於ODI大幅增加時期(鄧寧理論中的第三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比較好的"走出去"的機會,主要是由於全球發達市場股票估值水平處於一個相對合理的階段。儘管ODI不是投資到國外股市二級市場,但不管是兼併重組還是新項目的ODI都是與估值相聯絡的。
從"走出去"的構成來看,易綱分析,隨著産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發展,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將更加注重獲取先進技術、品牌、市場和進行産業鏈整合等,"走出去"將由單一的資源需求,向多元化目標過渡。考慮到中國本土投資回報率較高,中國企業為什麼還要"走出去"的問題,從發揮比較優勢、分散風險、對衝風險、整合産業鏈等角度來分析,"走出去"還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有比較優勢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另外,從"走出去"的區域分析,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走出去"第一步往往是香港,且亞洲(包括澳大利亞在內)是其海外收購交易金額中佔比最大的區域。根據2010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交易金額,亞洲地區佔比為59%,北美為25%,歐洲為10%,非洲及南美僅佔6%。未來中國海外收購覆蓋區域會不斷擴大,將逐漸向歐美等擁有先進技術、品牌和市場的區域擴張。
而從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主體來分析,國有企業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主力軍。截至2010年末,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國有企業佔66%;在海外並購方面,央企佔據並購數量的1/3和並購金額的80%。未來我國民營企業、非央企、非國企增長速度也會加快,無論是在競爭力上還是在增長方面它們的表現都將更加突出。
易綱指出,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和德國,都是"走出去"的老牌國家,它們的經驗教訓是有借鑒意義的。二戰後至今,日本經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50-70年代,經濟復蘇階段,名義GDP高速增長,平均增速約15.8%,但並沒有"走出去";20世紀70-90年代初,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步入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發達國家行列,名義GDP增速7.7%,國內經濟增長逐步下降,但《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增值,ODI快速增長,所以1985年以後日本"走出去"處於有一個非常快的上漲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名義GDP平均增速約0.1%,但到目前為止,日本"走出去"依然強勁。日本"走出去"有其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教訓的例子是三菱集團收購洛克菲勒中心,在收購後不久以半價賣給原主;成功的經驗是三井物産對整個産業鏈的整合和以少數股權投資的形式"走出去"的策略。
易綱認為,在中國的經典海外並購案例中,相對成功的案例有聯想、吉利和中聯重科,教訓的案例有中國平安、中鐵建、上汽集團和中信泰富。其中,教訓案例大多是由於企業對收益前景過於樂觀,對當地國家法律環保要求和當地老百姓可能的訴求了解不清楚,對風險估計不足所導致的。企業"走出去"會面臨諸多風險,包括宏觀風險、政治風險、産業風險、微觀風險、交易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後續風險等等。在涉及到與資源相關的"走出去"時,一方面我們需要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另一方面應當儘量遵守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遵守當地法律,減少或避免將高度政治的話題敏感化。
綜上所述,易綱總結歸納了企業"走出去"應遵循的原則。第一,企業"走出去"應該堅持市場化原則、尊重市場規律,將本求利。第二、産權歸屬要清晰,責任明確,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誰決策,誰負責,誰承擔風險,誰獲得收益。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公司治理結構,防範道德風險。第三、"走出去"項目應能承擔合理融資成本,確保現金流覆蓋成本。合理成本有利於篩選出優質項目,保證對外投資經濟可持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現金流應留有餘量,以保障流動性安全。第四、保障資金安全與合理收益。安全第一,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第五、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公益事業、企業形象、教育培訓、當地員工等問題。第六、特別注意對外投資的安全問題。審慎評估地緣政治、政變、恐怖襲擊、海盜及綁架等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