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上海7月27日專電題:倫敦奧運會有多大“吸金力”
新華社記者葉健、陸文軍
倫敦奧運會日益臨近,這場四年一度的頂級體育盛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第一次奧運盛會的財務狀況也格外引人關注。
在歐債危機中英國難以獨善其身,雖然倫敦奧運會號稱從簡,但預算還是從2005年的23.7億英鎊飆升至2007年的93億英鎊。對於倫敦而言,這屆奧運會到底是填不平的“窟窿”,還是危機中的“搖錢樹”?
奧運會緣何容易“超支”
2005年倫敦申請奧運會時,其提出的預算為23.7億英鎊,這也是同批申請城市中報價最高的。可能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當家才知柴米貴,開工僅2年之後,預算就被提升到93億英鎊,增加了近4倍。
有英國媒體2012年初調查指出,倫敦奧運會的最終花費可能超過120億英鎊,更有甚者認為倫敦奧運會開支將超過200億英鎊。但英國官方表示,奧運會總開支不僅沒有超過93億英鎊,還將會省下5億英鎊。
面對不同版本的奧運開支,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産業分會學術處主任鐘天朗教授認為,奧運的投入分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大部分,直接投入包括場館建設、奧組委日常運作費用等;而間接費用則包括市政建設、環保等。不同機構對於費用的歸類不同,這自然造成了各版本奧運開支之間的差異。
對於倫敦奧運會的超支,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組委會技術總督導劉清早教授認為,目前倫敦正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為了提升經濟,倫敦歡迎更多的遊客前往;另一方面英國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遠高於四年前的北京,所以倫敦奧運安保費用才如此高昂,其實雅典奧運的反恐費用也不低。同時,市政建設也是多屆奧運會超支的重要原因,東京和漢城就是如此,但是對於城市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奧運會的吸金能力有多強
奧運會是由舉辦城市的奧組委組織運行的,奧組委都是自主運營、承擔盈虧。歷屆奧運會盈虧各不相同,蒙特利爾和雅典奧運會均出現虧損,而洛杉磯及漢城奧運會則有著頗為可觀的盈利。
奧運會的收入主要包括贊助、轉播權收入、門票以及奧運許可費,這些收入在國際奧委會、奧組委、各國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間分成,其中奧組委將獲得收入中的大部分。
根據國際奧委會(IOC)公佈的數據,轉播權收入和贊助佔到奧運會收入的92%,門票收入僅佔5%,奧運許可費用只有3%。
其中,奧運轉播權收入從1992年的6.36億美元增至2008年的17.39億美元,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倫敦奧運會的轉播權收入很有可能再創新高。
在贊助中,TOP夥伴的贊助也是逐年遞增,2009年到2012年間11名TOP夥伴共贊助9.57億美元,與24年前相比增長了近10倍。
真正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本國企業的贊助,不同主辦國在這項收入上差別甚大。2000年悉尼奧運會收到93家本土企業4.92億美元的贊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本土贊助商雖然只有51家,贊助總額卻高達12.18億美元。
贊助産生巨大懸殊的背後,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差別。對於近年經濟不振的英國,想要從本土企業獲得充足的贊助恐怕不是易事。
正是意識到了這點,倫敦奧運聲稱一切從簡。三次赴倫敦考察奧運籌備的劉清早教授告訴記者,倫敦奧組委是以達到奧運運行手冊最低標準為原則,並且對眾多設施的後續使用都做好了安排。
目前有媒體計算認為,倫敦奧運會的虧損可能高達10億英鎊。對此劉清早教授指出,這是將可長期使用的基礎設施費用一次性算入奧運經費所致。如果僅考慮運行費用,那麼現代奧運會基本是誰承辦誰賺錢。
能否成為歐洲經濟的“強心針”
儘管倫敦已經第三次舉辦奧運會,但此時的英國已不復當年之勇。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英國GDP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失業率達到8.1%,歐債危機對英國的出口和商業信心形成沉重壓力,英國人期待將奧運會打造成經濟“強心針”。英國首相卡梅倫對本次奧運會充滿期待。他表示,倫敦奧運會將會在未來4年為英國帶來130億英鎊的收益。
穆迪預測英國的GDP已受到奧運會基礎設施開支的影響,但好處很可能只是短期的,奧運會不太可能為英國經濟提供實質性幫助。
高盛集團的報告則謹慎地認為,奧運會將刺激英國經濟在2012年第三季度有所增長,但增長勢頭在第四季度就可能大幅減少;從長期看,奧運給倫敦帶來的旅遊收入和外國投資增長也比較有限,因為倫敦在這兩方面已處於較高水平。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陳錫堯教授長期致力於大型賽事和城市發展研究,他告訴記者,城市通過大型體育賽事直接盈利是很困難的,奧運會對於舉辦城市和國家的意義首先在於提升形象與知名度,新建的場館和基礎設施也改善了城市的環境;此外,奧運會還能促進商貿和旅遊業的發展,但這些都需要時間才能慢慢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