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機構預測下半年:等待制度紅利破解困局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23日 00: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網絡電視臺

  外部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增速出現連續六個季度下滑,“破八”已是現實。我們該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經濟走勢?在“穩增長”的背景下,我國下半年宏觀經濟的“定海神針”在哪?

  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針對上述熱點問題,進行總結研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調整不僅僅是週期性調整,還有更深層次的制度原因。中國近10年的高增長主要來自於住房商品化和入世兩大制度紅利,而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和這兩大制度紅利衰減有關。因此,推進改革將成為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首要任務,而等待由此而産生的“制度紅利”將成為下半年市場的主題。

  李慧勇稱,消化過剩産能、化解金融風險需要時間,政府需要在促改革和穩增長之間尋求刀尖上的平衡。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價格上將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農産品、資源品和服務業。下跌的動力主要來自一般製造業。預計今年GDP增長8%,下半年企穩回升。受農産品價格上漲和要素價格改革的支撐,全年CPI預計為3%;受工業品下跌影響,全年PPI預計為-1%,呈現通縮特徵。

  李慧勇指出,本次改革將向深水區邁進,突破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放鬆壟斷;過去民間資金多沉澱在房地産和出口行業,在這兩個行業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急需解決資金的去處問題。歷史形成的國有壟斷導致的價格高企、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也亟需解決;

  二是金融改革;金融改革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意義: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化解民間金融風險;化解銀行風險。尤其是利率市場將降低社會資金成本、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産品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

  三是完善分配製度。主要包括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主要解決市場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助於把中國的潛在需求難以轉化為現實需求,實現以內需替代外需。

  在上述改革達成的前提下,申銀萬國預計未來5-10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8%-9%的增長;若中國經濟經歷了5年調整後成功過渡到弱週期階段,則未來經濟即便有波動,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市場方面,與總量相比,更應該關注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鋼鐵、化工等簡單重化工業將好日子不再;而環保、醫療、非銀金融、文化傳媒、裝備等將在制度的推動下獲得大發展;銀行、地産等行業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