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倫敦奧運:中國民企“盛宴”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17日 1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英國正在做足奧運商機的文章。這次,中國的民企接到了英國首相卡梅倫致信邀請。

  由聯想董事長柳傳志、匯源董事長朱新禮、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等近30知名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將在7月22日至29日訪問英國。倫敦奧運會將在北京時間7月28日揭開帷幕。

  這些企業均來自於一間“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會員制機構,這間成立於2006年的俱樂部主要吸納中國各行各業領先民營企業的負責人。

  奧運商機邀約

  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先生在啟程前的媒體見面會上説:“他們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機構,一直都致力於自己的事業,而且他們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和具有影響力的私人企業的領袖,他們他們的企業在GDP佔比已經達到5%-6%左右。”

  陷入奧運赤字與經濟低迷的英國,自然看到了這一積極向外擴張的群體。吳思田大使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球和國際化的一個巨大的盛會,正是我們可以邀請非常高端的商業領袖來英訪問的機會。”

  吳思田説,如果這樣的一種邀請和訪問能夠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是令所有人都非常高興的,當然我們相信也希望它會帶來具有價值的、各種商務上的結果,比如説(中英)各種形式的合作。

  中國政府今年在民營資本領域做出了諸如“溫州金改”等大幅的改革,“走出去”一直也是其支持的方向。

  本月3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令正在或有意進行海外投資的民營企業更受鼓舞。該文件明確支持國內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具備條件的國家和地區開展境外能源資源開發、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投資等。

  過去中國政府或國營企業一向扮演進軍海外的主角。作為代表團團長,柳傳志開篇講話即強調,本次的出訪得到了英國官方和中國外交部的重視。政府也非常希望通過民間使者,來和國際上形成一個溝通的橋梁。

  關切投資政治風險

  訪問日程表顯示,這場主題為“工商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訪問行程雖歷時僅八天,但卻將舉辦近三十場活動。英方幾乎動用了政商文體各方面的王牌資源,從製造業領先的代表勞斯萊斯等工廠至國家智囊劍橋大學、從英國首相到皇室王子,從體育的品牌代表英超球隊到奢侈品巴寶莉、百年家族晤羅斯柴爾德成員至傳奇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

  他們將在北京時間7月28日奧運開幕當日專門命名為“中國商業日”,由中國企業傢俱樂部與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共同舉辦。

  對於如此設計的原因,吳思田解釋到“我們已經認識到,中國和英國在商業的合作方面有非常多的戰略機會,中國的增長模式也正在發生轉變和發展,正在轉向以內需消費服務業發展的模式,而在這些領域,英國公司都有在全球非常廣泛的投資。”

  他同時對媒體主動談及了投資中的政治風險問題,“我們在英國的投資吸引力方面,在政治上非常的開放。舉例來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就在英國進行了巨大的投資,而且是投資到一個向倫敦市民提供水的公司。”

  從今年5月開始,歐盟方面不斷傳出針對中國兩大電信商華為、中興的潛在反傾銷訴訟,加之黃怒波冰島購地不成的新聞。令慣於高調投資海外的中國民營企業主踟躕不決。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創始人劉東華先生在發佈會上,談到此行目的時,也表示中國和歐美國家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它們不知道中國怎麼回事,中國經濟怎麼回事,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怎麼回事”。

  布魯金斯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非常駐高級研究員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為《東亞季刊》撰文時説:“以總收入來衡量的話,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企業在全球排名中已穩步上升。但這些中國企業仍主要在中國境內經營,他們在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換句話説,中國的跨國公司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仍然在蹣跚學步。”

  他認為,如上那些所謂的中國最著名跨國公司離諸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等全球品牌巨人尚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