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經濟觀察:長短期矛盾交織中“三問”中國宏觀經濟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13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李雲路 秦華江 倪元錦)中國宏觀經濟的調控顯然又進入一個比較“糾結”的調控窗口。接連幾日發佈的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即將公佈的GDP也被普遍預測將要“破八”,加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要“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穩增長”顯而易見已是目前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當務之急”。

  而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外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如何做到“短期保增長”與“中長期調結構”兩個目標並行不悖?中國經濟是否已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連續兩次降息是否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實質性轉向?北京的幾位經濟學家近日回答了中國公眾普遍關切的經濟問題。

  中國經濟並未處在“通縮”門檻

  雖然日前公佈的CPI、PPI、PMI顯示都在低位運行,但此間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並未處在通縮邊緣,不過還是要做好防通縮準備。

  通貨緊縮往往是指經濟衰退時期的貨幣表現,其在經濟運行中所呈現出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貨幣供給量(M2)的連續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經濟全面衰退三個基本特徵。

  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PPI同比下降0.6%,CPI同期上漲3.3%。就M2情況看,今年從1月到5月分別為12.4%、13%、13.4%、12.8%、13.2%,漲跌互現。從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儘管最新數據顯示生産資料價格連續第十周回落,表明當前有效需求不足,但今年的回落幅度為歷年最小,有表明經濟降中趨穩的基礎正在形成。

  “因此,當前中國並不完全具備上述通貨緊縮的條件,不能妄加判斷中國已進入通貨緊縮時期。”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較大幅度的增速回落並不等價于中國步入通縮的蕭條或者滯漲。因此,當前宏觀經濟政策不宜對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做出過度反應,政策轉向不能過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説。

  專家預計,在世界復蘇受阻以及中國依然面臨深層次內生性結構問題的前提下,中國經濟的下滑將具有中期特性。2011至2016年中國將告別“高速增長時期”而步入“次高速增長時期”,潛在GDP增速將處於8%至8.7%的區間。

  促進投資合理增長並非重演刺激政策

  “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溫家寶總理在日前召開的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的論述,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繼“穩增長”政策中提出“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後,首次對“投資”的明確表態。有人猜測,這意味著中國將重新啟動刺激政策,通過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達到快速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受訪專家認為,中國保持投資增長的合理性和效率並不意味著政策的放鬆,不應被誤讀為2009年對很多項目的大幹快上。

  事實上,與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採取的4萬億刺激經濟政策相比,此次的投資將會更加謹慎,中國政府正在努力將“短期穩增長”與“中期調結構”兩個目標相結合。

  溫家寶在講話明確強調,在促進投資當中,非常緊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結構、注重質量和效益,要有利於改善民生、有利於科學發展。

  “‘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節奏確實需要好好拿捏,”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院文宗瑜説,增長過快不利於調整結構,因為一些傳統行業會侵佔社會資源;但增速太慢也不利於調整結構,這會令轉型更加艱辛。

  文宗瑜建議,當下,中國應儘快確立“合理投資”的核心及範圍,避免政府主導的産業投資過度膨脹。

  在中國頒布的“穩增長”政策中,已經“圈定”了投資領域,包括“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的鐵路、節能環保等項目。

  中國國家發改委投資所研究員張漢亞認為,這説明中國目前進行的投資,仍是更好地擴大消費的投資。而依靠消費實現穩增長,是中國制定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和目標。

  貨幣政策屬微調仍穩健

  6月8日、7月5日,時隔不到一個月,中國央行兩次降息,以充裕流動性。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目前使用的一些貨幣手段,尤其是利率市場化的變化,僅屬於微調。貨幣政策依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轉向。

  一般而言,提高貨幣供應量和增長速度被視為貨幣政策轉向的標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認為,評價一個國家貨幣多不多的指標可以用貨幣供應量和GDP的比例來判斷,去年GDP總量是47.3萬億,算下來比例是190%左右,而2008年則不到150%,可見中國貨幣的供應量之大。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到去年年底,中國貨幣供應量已達85.7萬億。

  “因此,必須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動搖,但同時可以予以一些必要的微調手段。”他認為,目前央行的一些微調措施恰逢其時。

  事實上,對於2009年以來實施一系列寬鬆的貨幣政策組合拳,央行已經通過對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等手段予以了糾正,自去年四季度以後,純粹的來自政府方面的外部收縮已經結束。

  魏傑表示,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要按照既定的方針,今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是14%左右。他建議,貨幣政策應加強信貸對於實體經濟的滲透性,依靠重點投資項目和重點投資領域的指導,採取定向放鬆。

  專家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的貨幣政策還將圍繞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下調利率等方面進行微調,以保證全局流動性的相對寬裕。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