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中企訴歐委會三年未果 歐盟醞釀貿易制裁新手段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09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歐盟醞釀對華貿易制裁新手段

  除利用貿易手段對中國企業頻頻發難外,面對中國企業的主動上訴回應,一向以遵守“規則”著稱的歐盟卻玩起“拖延”戰術。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表象背後,是歐盟正在醞釀對華貿易制裁新手段,矛頭直指中國國有企業。

  日前,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國貿公司總經理劉文學再次登上飛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飛機。除了和外方律師面對面溝通外,他希望爭取推動歐盟法院對新冶鋼訴歐委會一案能夠有所進展。“這個案子從提交起訴到現在已經近三年了,近一年多來歐盟法院沒有任何進展,實在是太熬人了。雖然我們證據充分勝算很大,但歐盟法院卻在沒什麼理由的情況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劉文學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説。

  記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無縫鋼管産品出口對當地企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的情況下,歐委會首次以“損害威脅”名義對中國無縫鋼管企業進行裁定,決定徵收為期5年的高額反傾銷稅。此舉被業內認為是歐盟貿易保護升級的標誌之一。

  在行政層面申訴無果的情況下,以新冶鋼為首的中國企業開始將歐委會訴至歐盟法院,要求修改錯誤判決。始料未及的是,等待審判的過程竟如此漫長。劉文學告訴記者,2010年12月,在四輪文字抗辯之後,歐盟法院就沉寂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企業已經委託中方律師和外方律師三次發函詢問進展並敦促法院儘快審判,但至今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這樣的拖延,已經造成難以計數的行業損失。一位鋼廠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受到高額稅率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已放棄歐洲市場,一些仍在出口歐洲的企業也基本處於虧損邊緣。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苦不堪言。

  新冶鋼僅僅是眾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方面中國出口企業頻頻遭遇國外貿易調查,另一方面企業主動應訴卻遭遇更多不確定的“阻礙”。新冶鋼僅僅是眾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方面中國出口企業頻頻遭遇國外貿易調查,另一方面企業主動應訴卻遭遇更多不確定的“阻礙”。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一直拖延案件審結,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歐洲採用“判例法”,一旦判中方勝訴,意味著將來所有面對中國企業的類似案件都要參照這一案例進行審判。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歐盟法院不斷拖延,實則為歐盟醞釀新政策爭取了時間,這將給更多的中國企業帶來深遠影響。

  “我們非常擔心這樣一種結果,就是我們剛剛得到勝訴的結果,歐盟馬上出臺新的貿易政策,讓我們根本享受不到‘勝利的果實’,表面贏了官司實際上還是損失了利益。”新冶鋼總經理錢剛對記者説。

  記者近日在布魯塞爾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歐盟正在醞釀對華貿易制裁的新手段,矛頭或將直指中國的國有企業。

  “這就像是戰術和戰略的問題,新冶鋼案子的拖延只是一個戰術,而更應該引起注意的還是背後的戰略層面,這個影響更加深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事實上,近段時間,歐委會已經在多個涉及中國企業的訴訟中敗訴,最近的一個案子就是中國在WTO訴歐盟碳鋼緊固件反傾銷案,中方勝訴。接連的敗訴讓歐委會身陷尷尬境地,深深感到貿易戰略調整以及政策重新修訂的壓力。中國企業無疑是歐盟新貿易戰略調整的重點關注對象,歐盟已開始籌劃對華貿易制裁新手段。例如,在現行歐盟法律中,對於中國國有企業的具體認定規則依然是空白,這也讓歐盟法院在相關訴訟中顯得左右為難。考慮到今後相關訴訟將增多,歐委會或厘清相關規則。“歐盟多次放話施壓中國的所謂補貼問題,可想而知,這樣的新規則將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事實上,歐盟近期貿易政策的一系列動向已初見端倪。2011年5月歐盟首次將“反補貼”大棒揮向中國,對華貿易政策明顯“變臉”。此外,歐盟于2011年初啟動對中國出口信貸的調查,同時開始密集蒐集中國地方政府補貼的證據,為今後發起相關調查做鋪墊。近期,記者獲悉,歐盟正在修改其貿易防禦體系,計劃繞開産業申請,由歐委會直接發起調查,並將中國作為重點評估的國家之一。

  上述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歐盟一直將對“補貼”的責難視作直指中國制度核心的“利劍”,而中國的國有企業無疑又被看做獲得“補貼”的主體。“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成員國在對中國企業採取反傾銷措施方面有不同看法,但對中國補貼問題態度很一致。”未來,歐盟對中國國有企業會更加關注,相關的規則和制裁手段也會越來越多。(記者 楊燁 孫韶華)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