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內快遞行業再一次掀起風浪。
昨日(6月21日),國家郵政局公佈了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審核的企業名單。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邦快遞)和優比速包裹運送 (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UPS)赫然在列。
早在國家郵政局5月25日發佈對上述兩家公司申請國內快遞業務許可的公示時,中航協就代表國內航空業作為利害關係人,對許可申請提出反對意見。中航協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反對意見包括兩家公司獲得國內快遞許可將使其變相擴大在國內的航權,其申報行為實際是利用了中美對於快遞業認識與法律的差異,“以快遞為名,行航空運輸之實”,一旦獲批,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造成嚴重衝擊。
朱慶宇認為,兩家公司在中國境內申報的企業都以 “臺港澳法人獨資”面目出現,實際是利用了我國《公司法》和公司註冊管理上的漏洞,是故意隱瞞其獨資外資企業性質以規避我國反壟斷審查的行為。
面對質疑,截至發稿,聯邦、UPS尚未答覆。
核心業務實為航運
中航協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聯邦快遞和UPS兩家公司的服務和産品以“快遞”名義出現,但其核心業務是航空運輸。因此,國內不少航空貨運公司認為,其申報的快遞服務已經構成其全球性航空運輸業務的延伸和組成部分,朱慶宇指此為“以快遞為名,行航空運輸之實”。
而且,朱慶宇認為,未來世界航空快遞與航空貨運的發展方向是,航空貨運將作為快遞産業中的運輸環節來運營,除了特殊貨運或快遞不能到達的地方,獨立的航空貨運業將逐漸淡出。
這樣帶來的隱患是,一旦聯邦、UPS以快遞名義進入中國市場,憑藉其壟斷技術和全球性網絡,將迅速佔領我國境內鏈結全球的物流市場,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造成嚴重衝擊,且一旦形成壟斷格局,將無法逆轉。
另外,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航空協定,在兩國之間從事航空運輸經營活動均為“互免稅收”,即收入在一國,而稅務徵收在另一國,“這給一些國際投資者利用航空運輸免稅規則和快遞企業關聯利益進行避稅逃稅提供了條件。”朱慶宇稱。
註冊身份質疑
國家郵政局的公示信息顯示,聯邦快遞、UPS此次在中國境內申報的企業均以“臺港澳法人獨資”面目出現。實際上,總部設在美國的聯邦快遞和UPS都是全球性跨國運輸服務公司。
中航協認為,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達到一定市場規模的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必須經過反壟斷審查。而以“臺港澳獨資企業”的身份註冊,是故意隱瞞其獨資外資企業性質以規避我國反壟斷審查的行為。
因此,這兩家公司利用了我國《公司法》和公司註冊管理上的漏洞。根據市場化國家普遍實行的公司管理制度,特別是發達國家商業管理慣例,企業均應向所在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清晰説明該公司的“最終利益控制人”,但我國《公司法》和註冊管理目前僅要求登記“上一級股東”情況。也就是説,聯邦、UPS在中國境內申報的企業,可以只登記其上一級股東“臺港澳法人獨資”。
或影響航權談判
同樣令中航協和國內航空貨運公司擔憂的是,批准聯邦快遞、UPS兩家公司經營國內快遞業務,還將變相使其將已獲得的中美航線的航權延伸擴大到經營許可的中國其他城市。
“這將突破中美兩國之間原有的航空市場談判原則與約定。”朱慶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由於外方的經營許可是由我國管理法規賦予的,而非根據航空通航協定由兩國政府談判所得,因此,一旦兩家公司得以進行國內航空運輸,將使我國政府自動失去與美方進行對等航空市場國家談判的籌碼。
據記者了解,聯邦快遞、UPS分別申請了包括滬、深、廣等8個城市和5個城市的經營許可權。
另外,業內稱,外資快遞公司在中國境內的貨運包機行為已經擴大為運營管理與操控,性質已超出快遞範疇,更多是成為運營性質包機人的角色。
朱慶宇介紹,“包機業務一般分兩種。一是由消費者或代理人包座、包艙、包板等形式,只涉及銷售,不涉及運營;另一種是以運營人的方式包機,涉及對飛機的運營操作與管理。”“其在國內快遞和運輸的雙重角色存在安全法律責任隱患,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將引起非常嚴重的法律糾紛和經濟糾紛。”朱慶宇説。
國家郵政局昨日公佈的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審核的企業名單,意味著中航協上述反對意見無效。
“我們會尊重國家郵政局的決定。”朱慶宇説。
中航協同時給出建議,不能把外資進入國內快遞市場的許可與航空貨運市場風險評估分散、孤立地進行,其快遞業務應當同時受到我國郵政和民航兩個行政機關的監管,特別是針對外資快遞或航空公司進入國內快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