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為經濟學家吳敬璉。(資料圖片)
[ 溫州放開民間借貸以後,是不是風險很大?這個試驗當然有意義,但是資金來源不能僅限于溫州本地,金融市場如果畫地為牢幾乎是不可能發展的,結果會加強地方政府的行政管制 ]
盧麗濤
在不同的場合,年逾八旬的經濟學家吳敬璉都會提到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問題。
他認為,增長模式的轉變,從“九五”規劃就正式提出,到了“十二五”期間仍然是發展的主線,究其原因是體制性障礙。
在深圳舉行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2創新中國高峰論壇上,吳敬璉再次提到這一觀點,並且用經濟學觀點解釋了為何要轉變,如何轉變。
吳敬璉説,現在我們面臨的各種微觀經濟問題和宏觀經濟問題,癥結和根源都在於中國這60年來所用的增長模式。
改革開放後,用出口的需求來彌補投資增長模式所造成的內需不足、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取得了效果,但是到了本世紀初期,出口導向政策所造成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如,資源匱乏、環境污染、貨幣超發,逐漸地出現資産價格、房地産價格大漲,持續一段時間以後就表現為通貨膨脹顯現。所有這些問題都使中國一定要下定決心,採取有力的措施來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增長模式轉變從什麼轉向什麼?吳敬璉表示,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用“索洛余量A”(Solow Residual A)來解釋,即,現代經濟增長主要的來源不是來自投資,而是來自效率的提高。所以,增長要從依靠投資轉到依靠效率提高。
吳敬璉説,改革開放帶來的“浮財”已經挖凈,“傍政府、賺快錢”的道路只會越走越窄。今後,效率提高要靠原創性的創新。企業要從技術創新,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等各方面提高效率。
企業創新的動力來自何處呢?吳敬璉引用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諾斯的一個觀點,即對於激勵的要點在哪?要點就是要讓一個個體或者一個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它取得的回報相一致,否則,企業或者個人就會去“傍政府”,因為政府手裏有資源,這樣就會破壞了激勵機制。
吳敬璉表示,最近這一年多來,政府加強了自己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效率太低,成本太高。
過去政府總是把它認定的最好的企業扶著,叫做“慈父主義”。這樣不僅害了這個企業,而且對一個企業給予傾斜,其實就打擊了其他的企業,政府或許扶起來一個企業,但是扼殺了成百上千個企業。
最後,吳敬璉引用北大教授周其仁的話説:“為什麼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原因是我們在探索未知,政府絕對沒有這個能力知道未來會向什麼方向發展。所以政府要去指定一個産業發展方向,指定一個技術路線,失敗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手讓千家萬戶的企業,讓千百萬人去探索。探索中失敗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總有一部分人成功,它的成功就能夠帶動我們整個産業、整個國家走向一個成功的道路。”
演講結束後,吳敬璉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的採訪。
“降準”還有空間,降利率需謹慎
記者: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那麼中國經濟短期增長的動力是什麼?
吳敬璉:從短期考慮,人們當然希望放鬆銀根,增長率很快會有所放鬆,但是,2009年放鬆銀根的苦果,我們正在吃,如果現在放鬆,以後會再吃苦果。況且,現在已經沒有2009年的條件了。
從經濟學上説,從貨幣發行到物價、房地産價格上漲,有個滯後期,因此政府一定要有個長期的觀點,要結合長期和短期的考慮,這是政府的責任,一般老百姓不會感覺到當前和今後的利益關係。
現在的貨幣政策大體上沒有緊縮,是個中性的窗口,降低準備金率還有空間,但是降低利率需謹慎。
珠三角一體化應倚重香港
記者:為了深港更廣泛的合作,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試驗區正在進行制度破冰的嘗試,制度破冰是否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吳敬璉:前海是個很好的試驗,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看得更深一點。在現代經濟裏,一個地區的發展,要有中心城市,産業主要是金融業和物流管理,中心城市輻射到腹地,産業主要是製造業,腹地要空間大,製造業要很強,那麼這個地區就發展起來了。
珠江三角洲甚至泛珠三角地區,一個很大的弱點是沒有強有力的中心城市,這是珠三角相比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大弱點。
但是珠三角的潛在優勢是有香港,香港是比上海還強的中心城市,它擁有世界級的金融業和物流業,還有它的學校,是創造知識的基地,另外,香港還有很好的法制環境。但是深圳和香港之間的障礙是“一國兩制”,深港一體化是轉變珠三角地區增長模式,以及珠三角地區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如何在“一國兩制”的條件下,實現一體化,這是珠三角地區轉型發展很重要的議題,但是我們這個地區本身決定不了,涉及到中央各部門,不過,好像廣東省的領導是很專注地在推進。
前海如果能利用這個機會,如果能夠成功,推廣起來意義很大。
溫州金改試驗或致行政管制加大
記者:3月底,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很多政策,民眾對溫州金改也抱有厚望。你認為地方金融創新能走多遠?
吳敬璉:我不像很多報刊那麼看好溫州試驗,它是有意義的,但只是阿司匹林式的止痛方式,因為金融市場是個統一的、全國性的市場,地方怎麼來改變?我不大好理解。
地方當然可以做一些試驗,溫州放開民間借貸以後,是不是風險很大?這個試驗當然有意義,但是資金來源不能僅限于溫州本地,金融市場如果畫地為牢幾乎是不可能發展的,結果會加強地方政府的行政管制。
中央要保持市場秩序,要進行金融監管。但是如果越過了宏觀經濟對於風險的監管,收緊銀根,這個就不是宏觀經濟管理了,也不是政府應該有的職能。
創業板發展要趨利避害
記者:創業板已經兩週年了,你對於創業板有什麼評價?
吳敬璉:對於創業板爭論很大,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意見,對這些意見要進行分析。比如,審批制,由管理當局來決定IPO開閘,關閘,跟宏觀經濟形勢連起來,這就造成尋租活動非常盛行。於是,造成某些人會用權力,臨門一腳,強制入股。
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就提出來,他們(權力)利用我們賺大錢,我們被利用了,而且股民都罵我們,一開始流通就破發,我們背了很壞的名聲,而他們賺了大錢。
設立創業板,這是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為了給PE、VC、風險基金找一個退出的通道,但是現在效果不太理想。那麼,就要趨利避害,各方利益的人都需要理性地討論,利在哪,弊在哪,然後大家商量一個方案,有些癥結是不是要馬上解決,同時,也要考慮馬上解決是不是有風險等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