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 >

50年後 雷鋒依然活在我們心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學生在參觀雷鋒紀念館。

       今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週年。今年3月5日,也是毛澤東主席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49週年。

  在當前社會發展新時期,特別是信任感普遍缺失的情況下,如何讓雷鋒精神得以傳承,突出市場經濟下的時代特點和普世價值觀?如何改變“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裏來四月走”的尷尬情形?雷鋒在孩子們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們又將如何傳承新形勢下的雷鋒精神?值得探討和深思。

  8日,百位藝術家齊聚杭城,為雷鋒題詞作畫,紀念這位逝世50週年“平凡而偉大”的青年。

  50年過去了,雷鋒的故事還在流傳。可雷鋒精神,傳承了嗎?對於雷鋒,作為未來的希望,學生一代又如何感知呢?

  “雷鋒是有錢人嗎?”“活雷鋒是什麼意思?”……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常讓邵露霞感到驚訝。

  邵露霞,杭州市雷鋒紀念館(全國首家民間雷鋒紀念館)講解員,每週接待近千名參觀人員,其中大部分為學生。

  學生的問題,總讓她有點猝不及防,她也曾懷疑過,雷鋒是不是真的離我們遠了。但每當看到學生們渴求的眼神時,她又倍感欣慰:“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能解答他們的這3個疑問,雷鋒是誰?雷鋒精神是什麼?我們能做什麼?”

  參觀人數從每月百人到千余人

  “哇,這是雷鋒用過的被子啊。”前天,杭州雷鋒紀念館,豐潭中學初三的王同學和兩位同伴,圍在玻璃展臺前讚道。

  “我們剛轉校過來,從沒參觀過,”王同學略顯不好意思。雖然,對於雷鋒,她們早從課本中認識了雷鋒,但,“課本中的雷鋒,還是有局限,我們想更多地了解他,知道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祝同學在一旁補充道。

  參觀的學生中,不乏這樣抱著認真學習並反思態度的學生,這總能讓館長馬水泉欣慰。

  2007年12月,全國首家民間雷鋒紀念館——杭州雷鋒紀念館成立。目前,藏品達萬餘件,全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從雷鋒穿過的軍服、蓋過的被子、報告錄音,到以雷鋒為載體的各種宣傳畫冊書籍等。

  2008年起,紀念館陸續被評為杭州市第二課堂教育基地、杭州市高中生社會實踐基地、杭州西湖區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杭州下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與授牌同增長的是參觀人數,從每月最初百人至現今的千余人。節假日、寒暑假,是參觀高峰期,“學生自發組織,或者老師帶隊過來”。他們或做筆記、或寫感想。

  最讓館長馬水泉感動的是,“有些家長,手抱著嬰兒過來;有些家長,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過來。”

  雷鋒,正在一步步地走入下一代的心中。這讓馬水泉看到,自己正離創辦雷鋒紀念館的目的越來越近:辦紀念館如辦學校,啟發後人,傳承美德。

  只是,傳承需要時間在年輕人的心間發芽成長。澆灌它的,是家長老師的言傳身教,是社會良好的氛圍。

       雷鋒不應只是孩子們心中的一個符號

  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畫面。

  “咚咚咚”,杭州雷鋒紀念館的樓梯上,響起一串急促的腳步聲。3位背著書包、穿著校服的學生,往館內衝。“老師,給我蓋個章。”説著,他們掏出“第二課堂”參觀蓋章券(杭州現有98家第二課堂基地,向杭州主城區及蕭山、余杭兩區的學生開放。這些課堂包括公益性博物館、圖書館和展覽館等,學生們每年可免費參觀其中6家基地)。

  前天是杭州市中小學報到日,一下課,學生們就從學校往對面的杭州雷鋒紀念館跑。一敲完章,又轉身走了。“以前我們就來參觀過,因為離學校近,所以每年還會再來這裡敲章。”他們這樣解釋自己不參觀的原因。

  “雷鋒怎麼不認識?”他們笑道,“小學的課本裏就有,小學軍訓時也放過電影。”

  那麼,雷鋒之於他們,又是怎樣一種形象?“好人。”其中一位學生脫口而出。對於這個評價,另2位點了點頭。“可,他又好在哪呢?”話音未落,他們就“咚咚咚”地跑下樓去。

  又跑來幾批背著書包的學生,帶著同樣的綠色冊子,前去蓋章。隨後,便又離去。對於雷鋒,他們也早有認識。可“認知”卻不多,“助人”、“偉大”、“好人”,是他們用得最多的評價,簡單而抽象。

  似乎,這些學生更多地認為,雷鋒是一座豐碑,站在那裏,僅讓我們敬仰,而不是靠近。

熱詞:

  • 雷鋒
  • 雷鋒精神
  • 雷鋒紀念館
  • 撫順
  • 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