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第三屆《可持續發展論壇》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8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專家羅伊斯頓(Royston Flude)
中國網絡電視臺訊:(記者 周笑岩 孫立東 周鵬)2011年5月13日,第三屆“可持續發展論壇”——防災、減災與災後重建研討會在四川德陽隆重召開。扶輪社全球防災救災委員會主席Royston Flude先生,在大會期間發表了題為“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與挑戰”的主題演講。
【專家簡介】
羅伊斯頓在若干國際組織擔任過企業家和首席執行官,從事變革管理的推進工作。他曾高就于殼牌化學用品公司、瑞德國際、Lafarge Coppee、菲利普、萬寶盛華和很多其他公司。他曾在德國、荷蘭、法國、美國和英國主持項目。他是曼徹斯特商學院的訪問學者,目前是曼徹斯特大學的榮譽研究學者。
他在英國接受教育,擁有科學學士學位,在曼徹斯特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榮譽,還是心理諮詢專業碩士和曼徹斯特大學博士。他非常博學,是一位特許物理學家、歐洲人和特許工程師。他在測繪和控制學院、物理學院和管理學院的專業成員資格給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野,使他能熟諳世界商務。他還是英國電腦協會成員、情報學前沿思想家、英國議會信息技術委員會成員(PITCOM)。他是聯合國認證的不以贏利為目的非政府組織CMDC-SPOC的主席,該組織專門培養自力更生的人、組織和社區。他是災害救援集團扶輪社行動的主席。
以下是Royston Flude先生在2011第三屆“可持續發展論壇”——防災、減災與災後重建研討會上的發言實錄。
Royston Flude:謝謝主持人的介紹,講到災害的管理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所以,一開始我給大家講一些不同的觀點好了。
我擔任兩個職位,一個是扶輪社的職位。我們在過去都有投入過災害救援的過程,我們沒有多提,我們最主要是幫助有小兒麻痹的兒童,我們如何來成立一些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和社區,幫助大家能夠有自助的能力,能夠讓他們可持續的發展下去。這是我們的兩個職責。
從這個圖表中可以看出有很多災害是在中國發生的,對中國來講,對災害的回應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夠自保,又要不受損害。
我們看一下這個管理是個立體的回應,有全球還有地方社群共同回應的。接下來我們來進行重建,建立復原力,我們這邊是個順時針的走向,是我們目前常見的做法,但是如果你是逆時針的方式就是一個比較女性的做法,剛才我們講到順時針是個比較陽性的做法,這兩者是個陰陽互補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德陽的賑災以及之後的重建,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地區非常良好的呈現,可以看到這邊重建的結果是非常良好的。由於地震是板塊的移動所造成的,現在在全球有很多地方的板塊快速的移動,並且造成了很多的問題。此外,我們也看到有泥石流的情形,有淹水的情形,還有大型的火山,包括傳染病,大家都知道H1N1,還有在其他國際社群也開始在著手研究這些情況的防治。我們在英國也開始注意到禽流感該如何進行一些準備。我們彼德也在地質大學等等和舊金山也都提到了傳染病的防治,如何在90天當中防治他大規模的傳染,有非常多的議題,就像人體一樣,你受傷的時候到底是個局部的受傷還是全身的受傷,對全身的身體系統有個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在看到這些不同情況的時候,有一個同樣的情形就是人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在城市的研究當中也提到了怎樣存活的機制,在24小時當中如何來存活,我也和負責難民機構的人説過,怎樣來做這種研究。其實改變的管理,大部分的改變都是來自於人,人的行為整個表現出的是組織的影響,我要傳達這個概念,我們來看一下,用三角形的方式,我們來看看最下面,如果把它當作生理,接下來是情緒,之後是智慧和靈性方面來延伸,這和我們的信仰、希望及渴望等都是有關係的。我們在透過這些也看到心理狀態是什麼趨勢呢?心理狀態對事件有20%到30%的影響。他們如果平常沒有做生存的準備,他們往往在災難中也沒有辦法生存下來。所以在這些事件當中,我們有些機會,72小時的黃金時間可能不需要水也可以存活3周,所以,這個水在早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在海地的地震當中,我們也看到有這樣的情形。花了非常多的錢把空曠地區的水運到地震災區去,因為這個時候海地的水是不能喝的,否則會出現霍亂的出現。在災難之後,大家的情緒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必須互助才能夠讓大家活下來,沒有一個機構化的做法,有互助就能夠有效的存活下來。
在醫療當中有個檢傷的分類表,這樣的一個情報或信息必須讓我們能夠及早的確認,在第一階段時必須要讓大家知道這個社群能夠保有希望,才能夠讓他們有求生的意志。在救援的過程當中,這個舒困通常是兩、三周之後,當時德陽的動員是非常迅速的。一般是兩周,德陽可能沒有兩周就有救援的團隊進來,這時候會提供水和食物以及庇護所等等。扶輪社其實就有這樣的做法,我們提供了一個盒子當中可能包括了帳篷等求生用品。6個月當中都可以使用到的用品,其中沒有飲水的,不過也可以提供凈水的一種設備。此外,我們也透過瑞士的紅十字與扶輪社合作,其中的一些産品都是由中國製造的。通過上海運送到世界的各國去,把這些急救箱送出去。在第三個階段便是重建,剛才我們提到了非常好的例子。其中有幾個關鍵的事情。
第一就是衛生健康。
第二是教育。
第三是企業讓大家有工作能做。
透過教育,大概20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階段當中,他們如果沒有教育的話可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情形。在非洲,他們也很強調説這些孩子必須接受教育才不會出現與社會脫節的情形。
這些企業能夠提供就業的機會,在過程當中能夠參與重建的過程,如果能夠讓災民參與的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做法。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個能夠建立起自我希望的一個團體,也就是團體當中有三個人,一個是説故事的,一個是傾聽者,一個是觀察者,能夠幫助他們降低災難後的心理創傷。通常很多人不會釋放他們的情緒,可能會把它們壓抑在心中,通過説故事的情況能夠讓他們抒發心中的壓力,並且通過這樣的協助,能夠幫助他們減低自殺率,有時候有可能是六個月,九個月或一年之後會出現自殺的情況。通過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這些災民降低這樣的壓力,在日本有40萬人現在還安置在撤離中心,他們的家人怎樣,對未來也非常的惶恐,所以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壓力,所以必須幫助他們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在這裡,我提出了一個12年的計劃,我想可以把它分為三年三年的階段,在德陽,在前面的三年當中已經有非常驚人的進展了,在接下來還有不同的路要走。我們希望有更為長期的觀念來幫助我們做災後的重建以及復原力的建立。三年再加減六個月的時間,我們可能透過社群,透過這些了解本地環境的這些人,他們能夠來參與,這是非常重要的。由上而下的做法往往會忽略了災民們目前的狀況怎麼樣,未來想要怎麼做,這個部分就是幫助他們來建立起希望,接下來我們談到了復原力的部分,也就是在災害當中,他們怎麼樣恢復。我們有一些防禦的機制。比如説我們在水災情形出現的時候,我們看到很多人幫忙來抽水,其實是非常有效率的工作,這就可以幫助在水災時降低受影響的情形。在當地資源的部分,我們必須要有事先預警的系統,我們知道一些動物開始遷徙的時候就因為他們能夠感應到環境當中電磁場的改變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地震之後出現的海嘯,我們不知道目前是否有看到自然界資源的改變,但是有些東西是我們可以觀察的,能夠讓我們在基層地區提早的獲得警示,能夠更有效地撤離。此外,我們還要看到當地會面臨什麼樣的威脅,以此來做一些準備和投資。這需要在6個月之前開始進行。並且需要中央的地方政府來參與,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希望這個階段讓我們從復原力的建立和災難的回應當中都必須來建立的。我想這個做法我們可以採取一個混合式的做法,我們的提議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首先,我們知道在德陽地區,在中國有非常多的專家,有很多的經驗和智慧能夠來分享給全世界。所以,我們希望德陽成為一個技術性的災難回應中心,此外,也可以在這裡訓練。我想我們在瑞士方面可以有個戰略訓練的中心,在瑞士這邊有非常多的國際組織,他們是中立的國家,有非常多戰略的優勢。我們希望也能夠透過兩地合作建立起全球更多的防災意識,能夠提高更多的公民參與。
講到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的社區以及災難的處理,它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我們提到了防災減災和重建,這不僅包括了自然災害,還包括了一些人為的複雜災害。比如説我們的在福島看到受到了自然災害和人文災害。所以社會當中其實有非常多複雜性,它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後代,至於如何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其實這當中就包含了健康教育還有企業,自然以及複雜的災難都必須來考量的。所以我們看到怎樣在一個和諧的生活當中建立起一個倫理的經濟架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