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西藏林芝縣中學教學樓前,19歲的扎西平措放聲高歌,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在林芝等邊遠貧困山區,有一群能歌善舞的孩子,但迫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6月15日,中山大學團委、安利公司聯合在西藏林芝縣中學舉行捐贈儀式,向林芝縣中學捐贈8萬元建設藝術教育基地。從簡單的資金助學到深層次的素質助學,這一校企合作為傳統的支教模式注入了創新的元素。
“好想有老師教我唱歌”
扎西平措來自西藏林芝地區八一鎮傑布才村,他告訴記者:“小時候在山上放羊,吼著吼著就像開了竅一樣會唱歌了。”
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蔡麗娜曾是中山大學藝術特招生,她説,扎西平措是唱得最好的學生之一,而許多藏族學生也都有驚人的藝術天賦,似乎天生能歌善舞。不過她的支教時間即將結束,下一批支教老師沒有藝術專業的志願者,扎西平措和同學們可能又會無人指導。
扎西平措的願望是考上西藏大學藝術學院,但以他目前的樂理水平很可能通不過考試,“我真的希望有老師繼續指導。”
志願者身兼多職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有7名志願者在西藏林芝支教,他們經常身兼多職,除了當班主任,還要兼任語文、政治、歷史、地理、英語等科目的老師。
蔡麗娜原本沒打算教音樂,因為受藏族學生的天分和學習熱情觸動,她組織學生建立了舞蹈隊等藝術興趣小組。志願者還自發編寫了林芝地區第一本《中小學生形象禮儀手冊》。
林芝縣教育局局長于江表示,支教老師的到來,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提高原有藏族老師的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展的社團活動增長了學生見識。
創新傳統支教模式
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者希望,可以通過建設基地,定期組織有天賦的同學進行排練。
安利公司區域公共事務部經理田映霞表示,去年安利與共青團中央合作推出“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計劃”,首期以1500萬元人民幣的預算額度,分3年資助研究生支教團開展自主創設的支教扶貧項目。
據悉,“彩虹計劃”將通過支教志願者對支教地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研,策劃諸如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素質教育、面向當地農村的扶貧開發等項目。除中山大學支教團項目之外,目前另有12所大學的研究生支教團也遞交了支教扶貧項目方案並獲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