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出自唐代大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讓很多人在談及母愛話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似乎唯有這首詩歌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以道出慈母恩深的偉大無私和難以回報。
慈母恩深
除了文字上的表達能給母愛的偉大以無限延展之外,用美術的方式來表達慈母的無限愛意也照樣能直擊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柔軟和感動,因為不論人類的感情多麼複雜多變,但對母親的感恩和愛是永遠不會有多少變化的情感。河南舞陽的這幅《慈母恩深》的農民畫,雖然畫法質樸,但卻能表達出最細膩也最讓人感動的樸素情感,慈母恩深,因為恩情深似海,所以在表達博大深厚的母愛情感時,適用化繁為簡的粗線條勾勒畫法,寥寥數筆,就將一個鄉村母親對孩子質樸無華的母愛表達的淋漓盡致。
在這幅農民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鄉村泥土氣息——秋收割麥的收穫季節,在地裏忙著割麥秋收的年輕母親忙碌了一天,夕陽西下,她拖著疲憊的身軀背起早已經熟睡的孩子,挎著放鐮刀的竹籃,伴著晚歸的倦鳥,慢慢的向家的方向走去……
相信不少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許媽媽不曾這樣在秋收的季節背過在地頭等媽媽回家等到睡著的你,但是你一定在某個深夜趴在媽媽的背上走在村邊河灘電影散場的路上,又或者在某個疾風驟雨的夜裏,媽媽背著發燒的你敲開衛生所的門……
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年少時的無知和自大,都有過青春期的叛逆和對母親嘮叨的不解,甚至是成年之後對母親的一些老舊思想的不解和反感,但是幾乎所有為人父母后經歷過自己孩子青春期的父母都會深有感觸的説,我們當年誤解母親太多,而我們的母親,永遠都是那樣沉默和微笑著,接納我們的喜怒哀樂,得失躊躇。
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呱呱墜地再到他或她不斷成長,上學,結婚,成家,也為人父母,可以説母親的愛貫穿在我們成長和成熟的每一個過程。如果説有變化,那只是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和懂得感恩了,而母親也老了。
這幅農民畫中的母親沒有一個正面的表情特寫,甚至連側臉都是很寫意的表現手法,或許作者這樣創作的意圖正是想體現一點,那就是天下的母親對兒女的愛都是一樣的,天底下的母愛都是那麼無私和博大的,所以用一個看不出任何五官特徵的母親側面像,更能表達慈母恩深的厚重和博大。
或許母親的愛真的偉大到不能用任何讚美的語言來表達,也不能用任何精緻的細節刻畫的畫作來表現,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這幅慈母恩深的農民畫,它把所有對母愛的讚美和感動,都蘊藏在這幅簡單卻又意蘊豐富的畫作中,蘊含在孩子在母親背上熟睡的安然中,蘊藏在我們欣賞此畫的剎那間的共鳴和感動中……
慈母恩深,如沐春暉。孝敬我們的爹娘,贍養好我們的父母,這是每一個作為兒女的人最基本的做人準則和應盡義務,也是我們在“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宣傳中最應該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法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