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公益頻道 > 公益時評

更深入紮實的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讓“中國夢”更美麗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22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CNTV | 手機看新聞

公益廣告欣賞

原標題:

 

中國夢-我的夢

中國夢-我的夢

 

一邊是一個初出校門走上新聞工作崗位的年輕女記者,身背水壺揹包,拿著採訪本認真記錄;一邊是爺爺奶奶帶著小孫女在自家的農家小院接受採訪,身邊雞鴨鵝狗,身後村碑隱約可見“西岩峪”字樣,好一幅新聞記者“走轉改”的生動場景。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這是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核心內容的概括。短短三句話九個字,雖然言簡意賅,但是卻是大有文章可做。首先是走基層要走真的基層,要一扎到底,到田間地頭,到農家小院,到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去,而不是只滿足於大中城市的“示範園區”、“典型村鎮”、“致富能人”等光鮮的地方和人,真正的基層一定是有諸多讓人感覺平淡甚至是“沒有什麼新聞點”的地方,而這樣的基層,恰恰是最容易在新聞報道上出彩的地方,怎麼出彩,轉作風是首要條件。試想,一個新聞記者如果老是端著“無冕之王”的架子放不下,到了地方採訪必須有地方領導陪同,必須事先安排好採訪線路和採訪人員,而且必須是“渾身都是故事”的典型採訪,那麼這樣的走基層轉作風其實還是端著架子不肯放下的走基層,也還是沒有從內心轉作風的表現。真正的轉作風,肯定是工作作風的徹底轉變,包括如何自己聯絡採訪,而不是地方宣傳部門包辦,如何選擇採訪對象,而不是地方同志給選典型,如何進行採訪,而不是走馬觀花的提前預備式採訪,只有徹底糾正一些浮在面上的採訪習慣,才能有真正的轉作風,而在轉作風基礎之上的採訪,才最終有平實卻感人的文風改變。

 

記者所有的採訪,最終要通過筆尖形成文字,文風即作風,從一個人的文風可以看出他的工作作風,這種説法雖然有點武斷,但是也不無道理。從《光明日報》記者的《選擇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一文,我們能切實感受到字裏行間記者對這群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的青年團體的讚美,也能感受到記者走基層發現新聞富礦之後的喜悅和激動,更能體會出采寫這樣的新聞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有真正和採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他們的生活和內心,才能采寫出真正感人的文字。

 

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又是一個平凡和偉大交織的時代,這更是一個社會急劇變革、各種新生事物和社會現象層出不窮的時代。記者作為時代的記錄者,除了“無冕之王”的榮耀光環,互聯網時代的記者更是被要求以專業性和及時性的行業素養來詮釋記者這個職業的真正內涵。

 

就像這個泥人張彩塑中的女記者一樣,每個新聞記者手中的筆,都是在記錄時代,作為新聞記者,能有幸用自己的視角記錄時代,並且在一個公共媒體平臺上被人看到,讀到,應該感到莫大榮幸和自豪,那麼就更應該沉下心來,深入到最基層的地方,傾聽老百姓的真實聲音,傾聽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用一個新聞職業者的專業素養記錄時代,記錄變革,記錄下這個時代每個個體的人對國家的一片愛國赤誠!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105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