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1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看到廣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聾啞女孩珍珍向全世界展示她的美麗和堅強,我就想,什麼時候我的殘疾孩子們也可以有機會展示和證明他們的聰明、好學和積極向上。”談及殘疾孩子,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馬宗慧飽含深情。
馬宗慧的“孩子”有81個,他們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特教學校的學生,最小的六七歲,最大的17歲。為了讓這些孩子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更好地學到一技之長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成為國家的包袱,還能貢獻一己之力,馬宗慧從2006年至今,堅持不懈,奔走呼籲。
2006年,剛剛調任納溪區副區長的馬宗慧第一次接觸特教學校的孩子。走進特教學校,她感到一陣心疼。80多個孩子多數是智障和聾啞,他們的學習、生活、遊戲,包括教師辦公、住宿全部集中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校舍內,每個孩子每月僅有80元的補貼。師資力量嚴重不足,11位老師既要照顧孩子們生活起居,還承擔著文化課教授、技能培訓的繁重工作,而他們當中,只有3人畢業于專門的特教專業,其他都是“半路轉行”,職業技能培訓專任教師配置幾乎為零。
馬宗慧説:“有兩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2010年‘六一’兒童節,我到特教學校去看望孩子,一些智障的學生正在上美術課。我誇獎了其中一名孩子的作品,結果,其他孩子都爭著、搶著要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我看。我知道,他們最單純、最樸實的想法,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當我走到另外一間教室,看到一些聾啞孩子在學習刺繡,那股認真、那份投入讓人動容,他們是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技在身,受到尊重啊!”
在馬宗慧的呼籲下,經過幾年的努力,這些孩子每個月的生活補助已經提高到240元,食堂條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學校的設施配備還比較落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經費保障難以落實到位,師資力量嚴重短缺,殘疾學生就業沒有制度保障等問題依然嚴峻,這始終牽動著馬宗慧的心。
“今年,我帶來了《關於加強殘疾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建議,希望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科學制定發展特殊教育規劃,改善殘疾人職業教育條件。”馬宗慧説,“我國共有0—14歲殘疾兒童817萬,佔全國兒童總數的2.66%,佔全國殘疾人的15.8%。殘疾兒童是我國社會的一大弱勢群體。要用職業技能培訓點亮殘疾學生的希望之光,燃起殘疾兒童家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