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壹基金探路中國慈善:做公益是數人心的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9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為了迎接這一刻,在深圳招商銀行大廈5樓會議室,見慣大場面的李連杰和王石、馬化騰、馬雲、馬蔚華、馮侖、周惟彥等,排成一行,專門提前綵排了一遍。生怕出錯的馬雲還小心翼翼地問旁人,做壹基金“1”的手勢時,應該伸出大拇指還是食指?

  當天下午,在深圳市民中心,隨著一塊紅綢落地,“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宣告成立。這是中國首家無主管單位的民間公募基金會。

  “一直在黃燈中前行,不敢等待”的李連杰,終於等到了綠燈。挂靠在中國紅十字會,沒有獨立賬戶,發展受限,喻為 “已經生了沒身份證的孩子”的壹基金終於拿到了新戶口本,而且姓“公”。

  曾任三年壹基金執行主席的周惟彥摸著自己身懷六甲的大肚子,興奮地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壹基金總算熬出了頭,作為母親,她很幸運,自己的孩子出世前,先看到了深圳壹基金這個孩子的出世。她一年收穫了“兩個孩子”。

  “機制比機構重要,機制比人墻重要”

  在這張“戶口”本上,蓋最後一個章,簽最後一個字的是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馬宏,當時她正在趕往機場的路上。

  那是2010年12月3日下午5點多鐘,已過了下班時間。簽完字,她給李連杰發短信“交代給我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李連杰回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只用了五天審批,中間還隔著週六和週日,深圳壹基金就獲批,這讓李連杰、王石、馮侖等人大呼驚訝。

  當時,李連杰給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原民政部社會公益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打了半個多小時電話,“狠狠”地誇讚了政府部門的支持,聽得王振耀直笑:哪有這樣誇政府的?

  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還記得,2010年9月,穿著10塊錢的布鞋、頭髮發白的李連杰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大倒苦水”。他稱自己是“最大的乞丐”,“是真正的孫子”,壹基金“這孩子雖然還健健康康的,但它沒有身份證,沒上學,在月子裏沒事,可目前它就會被希望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更加專業化透明化發展的人質疑了”。到那時,劉潤華才知道名氣很大的壹基金都“快要中斷了”。

  為什麼人人都知道它是一件好事,可問題就是不能解決?劉潤華琢磨了好些天,他坦承,央視的那期節目讓民政部門面臨很大的壓力。壹基金的問題不是李連杰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慈善組織的縮影。“這個普遍問題,到了不得不回答的時候”。

  他給好友王振耀打電話,請他向李連杰轉達“是否有興趣來深圳落戶”。

  王振耀回憶,接到電話時,他正與李連杰在一個會場開會,送李連杰上車時,他轉達了深圳的意思,李連杰一開始還不敢相信:“喔?喲!是嗎?”

  王石、馮侖也不太相信。為了這張“身份證”,2009年年底,壹基金專門成立了籌委會,馬化騰、馬蔚華、馬雲、牛根生這“三馬一牛”、王石等都被拉進來。籌委會奔波了一年,準備的材料摞在一起有半米多高,與不少城市聯絡過落戶,均告失敗。這一年“一言難盡”。

  事實上,這一年到底遭遇了什麼,為什麼李連杰會選擇那個時間上央視倒苦水,李連杰笑説,這個問題留到5年後才能回答。

  深圳拋出橄欖枝後,壹基金派出秘書長楊鵬,去深圳約劉潤華、王振耀面談。談完出來,楊鵬馬上給李連杰、王石、馮侖挨個兒打電話説:“這事兒準成!”王石他們還半信半疑。楊鵬當天趕回北京,在深圳僅待了4個小時。

  事後,王石又去見劉潤華。聽到深圳這麼寬鬆的公益環境後,王石連呼了三聲“燈下黑”,壹基金找了很久註冊地,卻一直不知道原來最好的環境就在身邊。

  劉潤華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希望“借王石用用”,把王石的“企業家哥們兒”都叫到深圳來發展慈善事業。

  五天的時間來不及談很多細節,劉潤華建議,“只有原則,沒有細節”,先註冊登記下來再説。李連杰事後把這歸結為“先入洞房,別的事再説”。

  壹基金的想法與民政部門的想法的確有一些細節出入,比如李連杰是不是應擔任“永久理事”,理事的任期是三年還是五年,法人代表能不能兼任理事長,等等。 即使在揭牌的前一天晚上,就章程的細節,相關部門還跟楊鵬談到了淩晨一點半。

  劉潤華深知“吃第一口螃蟹”要冒險。他説,慈善組織面臨的現實逼得必須有人站出來,既然走出了這一步,“處分我,我也認了!”他語氣乾脆。

  事實上,他手裏是有“尚方寶劍”的。深圳自2006年開始,即對行業協會和商會實行直接由民政部門登記的體制;2009年,民政部與市政府簽署了《推進民政事業綜合配套改革合作協議》(下稱部市協議),鼓勵深圳“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的制度”。這為壹基金落戶深圳創造了政策條件。

  在劉潤華眼裏,這個“部市協議”傳達了很多信息,很微妙。他的理解是,民政部看到了改革的方向,但在全國層面改革很難。上面鼓勵深圳“先行先試”,怕深圳縮手縮腳,專門出了這個協議。

  這位“步子很大”的局長還向國家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尋求支援。李立國短信回他:“感覺很好”、“高度共識、共同奮鬥”。這透著“只爭朝夕”使命感的回復讓劉潤華放了心。

  面對一屋子記者,劉潤華強調特區之“特”,他説:“中央為什麼要辦特區,特區對全國的意義到底在哪?如果今天特區連改革都不搞了,那深圳在全國的地位也就下降為一般普通城市了。為什麼經過了30年,中央還明確經濟特區還要繼續辦下去,還要繼續發揮特區先試先行的作用。”

  這個資歷並不老的民政局長下定決心先“試水”,把舊體制攪活。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機制比機構重要,機制比人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