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社工大發展仍需面對現實困境 需要社會協同推進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9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儘管在國家層面已經認識到社工對於社會和諧發展的意義,並大力推動社工的發展。但在我國目前的階段,社會工作要想取得成效仍然需要應對社工領域存在着諸多矛盾。

  社工教育先於職業化

  “雖然我們國家每年有一兩萬社工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但是佔就業人數比例很低,根據我的初步統計,大概只有20%至30%左右的人進入到了社工領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史柏年教授告訴記者。

  史柏年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國家教育先行,即社工教育先於職業化。在社會工作職業化還不健全、崗位設置還不明確的情況下,我們國家先開設了這門專業課程,先培養了人,致使大量的畢業生畢業後找不到對口的崗位,只能轉行。

  雖然社會工作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有百餘年發展歷史,是一個成熟的專業和職業。但在我國社會工作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前僅有零星實踐。1952年,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隨着社會學學科被取消而停止。1979年社會學學科得以恢復重建,已故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名譽會長雷潔琼當時就提出在重建社會學時要注意發展社會工作教育,培養社會工作者。

  直到1988年,北京大學設置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開始發展。但由於缺少社會認知、發展環境和使用平臺,自1988年至2003年的15年間,8萬餘名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畢業生基本流失。

  社工教育先於職業化的實施是社工畢業人才不進社工領域的一個原因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我國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社會工作專業具有事務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現在的社工教育恰恰缺乏社工實務的實踐,缺乏把學校的理論有效的轉化到實踐中去。”北京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負責人李濤説。

  不僅僅是社工專業,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史柏年説,以前我國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受高等教育慣性思維的影響,側重於理論化、學理化和學術化。有些院校的老師甚至根本沒有實務經驗,這點是我們應該反省和借鑒他人經驗的地方。儘管現在我們高校也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社工專業學生畢業前都有一個實習過程,老師要帶領學生實習,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但總體來説還不是很完善。

  崗位用人制度不明確

  2003年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後,根據人才強國戰略要求,民政部發佈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的通知,引導各地開展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認證調查和試點。這被業內人士稱為社工人士的春天。隨後,上海、包頭等地率先開展了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了職業社會工作處,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等單位引入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天津産生了首位具有專業社會工作教育背景的社區居委會主任……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似乎以熱火朝天的幹勁,逐步進入公眾視野。

  但是,科班出身的社工人才並不願意到社工領域去工作的狀況依然沒有轉變。雖然政策在推動社工人才的進入,但是,相關崗位並沒有與接受專業社工人才相匹配的制度。

  我國社工崗位用人制度不明確,無疑也是社工人才不願意去社工崗位工作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史柏年舉例,比如用人單位的有些崗位必須由專業社工畢業生從事,用人單位卻因對社工概念的缺乏而沒有使用專業的人才,使供給和需求不平衡。

  經常從事一線社工實踐工作的李濤更願意將這種狀況表述為,缺乏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督導機構。現在很多開展社工專業的學校都有學生實習的安排,但是很多都是到傳統的社工實習單位去,比如街道、居委會等,但是街道、居委會對社工專業並不了解,缺乏專業的督導,所安排的工作都是行政性的、後勤類的工作,導致學生錯誤地認為以後從事的就是這類工作,而且也很難把所學有效地轉化為實務,看不到自己專業的價值。

  專業平臺體系未建立

  2006年,社會工作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適應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建設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戰略部署。緊接着,原人事部、民政部出臺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為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

  外部環境對於社工的發展帶來利好消息,社會上的社工崗位逐漸設置起來,但在原有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設置了這些崗位之後,並不代表設置了這些崗位社工的專業性就能隨之提高起來。李濤説,設置的崗位大部分都放在傳統的社區部門中,要知道社會工作不是單純依靠社會工作者一個人就能操作起來的,它必須依託在一個專業的平臺上,一個專業的團隊必須依靠專業的督導、專業的規劃、專業的社工,幾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構成專業的體系,這時候個體的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價值才能發揮出來。

  “我們設置的社工崗位,包括一些地區由政府購買的社工崗位,往往都是傳統部門的購買,其實真正的社工發揮的價值的地方是在第三部門。”李濤認為,第三部門應該是真正吸納社工專業人才的地方,但是在中國市民社會的基層組織發展的非常不健全,即使有一些第三部門,但是很多的非政府組織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社會工作,專業的社工組織就更少。

  另外,社會對於社工價值觀的一些質疑,也挫傷了專業社工服務的積極性。社工專業強調專業的價值觀和專業的倫理,比如社會工作倫理裏面強調社會工作是建立在奉獻社會和自我犧牲的基礎上,但是這種利他主義的價值觀在當今的社會中得不到認同,甚至是受到質疑的。李濤説,他所接觸到的社工專業的學生,他們最初也很欣賞這種利他的理念,覺得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的專業,但是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會很失望,“一是現在社工教育的老師有的自己對社工理念的理解可能本身就不深刻,甚至説從內心不是很認同,這就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