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還有多少壹基金能熬成婆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壹基金從呱呱墜地、被迫認親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國開始從政策層面以及制度層面鄭重關注民間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與發展。畢竟,民間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

  在中國,還處於學步狀態的慈善事業,是國人的一根敏感神經。近來,壹基金的新聞,又一次撥動了這根神經,不過這一次不是帶著悲酸,而是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欣悅。

  壹基金近些年的慈善之路,曾借著李連杰的名氣愈行愈遠。不久前,人們才知道了壹基金錶面風光而內裏艱難,幾乎要有中斷之危。而今,央視評論用“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來形容壹基金的鹹魚翻生獲得了公募基金“身份證”,不但有資格向公眾公開募捐,更擁有獨立賬戶。

  這是有改革開放夢工場之謂的深圳,探向慈善領域的一隻變革氣球,讓一個原本是政府色彩的慈善機構佔主導地位的公募基金,終於開始在一個非省市區級的地方,向民間慈善機構敞開大門。壹基金這條“鲇魚”,能給稚嫩卻又複雜、時不時會讓公眾顧慮重重的中國慈善事業帶來什麼?

  有人説,壹基金熬出頭了,甚至將之評價為2010年公民社會發展的最大亮色普通人一元一元地參與,才是公募的要義。雖然這與央視賑災舞臺上企業家動輒成百上千萬的捐贈從數量上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一類企業的捐贈,因為過度高調,頗有“廣告秀”及“被捐贈”之嫌。平頭百姓針頭線腦的捐贈,相對來説,則更平實更廣泛也就更可持續。由政府出頭給後者發放身份證,鼓勵民間慈善行為,對中國慈善文化是一種正面的促成,令人欣慰。

  除了文化和道義上的意義,壹基金的變身,還能從機制上攪動公募基金的一潭靜水。中國現有的公募基金會,有的仿佛成了政府外派的籌款機構。據調查,汶川地震募得的760億救災款,有大半進入了政府的財政專戶。官辦的基金會與政府方面攜手辦事,似乎順理成章。結果,不少善款的去向,便由政府全權調撥,甚至替代了原本政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慈善事業的公信力。我們期待,壹基金這條鲇魚的民間身份,能夠激活公募基金的公益力量,廓清慈善行為與政府責任的界線,通過自己與官方色彩公募基金有所區別的運行模式,讓愛心落地,讓善款用到最該用的地方。

  但是,也要謹防對壹基金熬成婆的叫好聲過於強烈,仿佛唯有戴上“公募”的帽子才有前途。那麼,本已步履維艱的非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間,又將被無形中大大壓縮。

  在美國,非公募基金才是慈善基金的主體。而在中國,非公募基金一直受多方掣肘。比如,李連杰的壹基金就一直無法獲得獨立名分,只能長期挂靠在中國紅十字會名下。因為,基金會登記註冊非要挂靠一個業務主管單位,才有資格在民政部門登記。這些主管單位又基本是政府部門或政府授權的組織,於是,非公募基金只能被迫當兒子或孫子,才能取得合法身份。這不僅妨害了非公募基金的民間化立場,也抬高了其準入門坎,限制了相關慈善組織的發展壯大。

  壹基金從呱呱墜地、被迫認親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國開始從政策層面以及制度層面鄭重關注民間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與發展。

  畢竟,民間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期待更多的慈善機構,不必認親、不必煎熬,就可以堂皇地、順理成章地成為慈眉善目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