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企業自發組團促低碳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白曉威 康婷)編者按:2009年,國際社會聚焦“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問題成了各個國家的重大課題,而承擔著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發揮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中國企業,首次邁上國際舞臺,為世人展現中國企業的精彩。

  今年,2010年坎昆氣候大會即將召開,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已經迫不及待地為全球氣候變化獻策獻力。

  12月6日,國際NGO“氣候組織”將與萬科公益基金會、萬通公益基金會、老牛基金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遠大集團共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16)期間在墨西哥坎昆舉辦“中國日”氣候變化領袖峰會。

  用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的話來講,“‘中國日’活動將第一次在國際氣候變化會談中集中展示,並深入討論中國低碳實踐中遇到的挑戰和瓶頸,以及積極活躍的低碳嘗試與突破。通過展示與溝通,呼籲更廣泛,更深入的國際合作。”

企業首次自發組團談低碳

  此次“中國日”活動將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舞臺上的第一次集體亮相和全面展現。

  吳昌華表示,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官員,廣東、江蘇、河南嵩縣等地方省市縣政府代表,王石、馮侖、張躍等著名企業領袖,以及中國本土基金會及本土公益組織、研究機構等各領域的專家、代表將共聚坎昆。尤其針對氣候變化,中國企業和企業家自發組團共赴氣候大會。

  “中國日”活動以“低碳發展,中國在行動”為主題,主要話題包括“低碳城市的發展路徑:規劃與實踐”;“中國企業的低碳實踐和經驗”;“低碳中國:中國民間組織的視角與實踐”。通過紀錄片的實踐展示、報告分析、分論壇討論、案例分享等方式,層層解讀中國的低碳發展。

  不久前公佈的中國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低碳經濟發展被明確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中國各地區都將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設定為下一個增長點。地方政府如何將目標轉化為發展路徑和系統有效的行動計劃?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黃問航處長,廣東省發改委趙建華、江蘇省發改委王漢春副主任,河南嵩縣的博士後縣長李大偉將就此話題結合中國省、市、縣各級的低碳發展規劃與實踐作深入探討,並與國際城市代表互動交流。

  在席捲中國的低碳發展大潮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中嗅到了綠色商機,並開始積極地參與其中。

  企業如何真正將低碳發展與自身的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探索出企業的低碳發展之路?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等國內領先企業的明星企業家將與飛利浦,耐克等跨國公司領導人共同探討。

  低碳概念在中國已經被公眾廣泛認知,而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更是中國人忙碌生活的動力。在此前提下,如何引導公眾將對低碳的認知轉化為低碳行動?萬科公益基金、萬通公益基金會、老牛基金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來自國內的民間組織將通過案例分享對自2007年以來中國社會部門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集體關注、對氣候變化議題從理論到實踐的回應,以及在公眾認知、政策倡導、國際談判、社區實踐等領域的廣泛實踐作生動的解讀。

  “中國正在積極探索低碳發展之路,無論是地方政府、企業還是公眾都已經行動起來,參與其中。同時,由於人口,環境資源和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制約,中國的低碳發展也面臨著困難和挑戰。我們希望通過‘中國日’深入探討中國的低碳發展路徑,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低碳發展的了解和理解,促進更深入、切實的國際合作,共同為推動全球的低碳發展做出努力。”吳昌華説。

  除此之外,氣候組織還將在此次活動中發佈第三個清潔革命報告——《中國清潔革命報告III:城市走向低碳發展》。報告通過大量的專家、業內人士的採訪與討論,分析中國地方低碳發展的動力、目前的發展基礎、路徑、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挑戰。以第三方的權威角度客觀觀察與分析中國地方省、市低碳發展的進程。同時,報告也借鑒了國際低碳城市發展的經驗,並提出氣候組織的觀察結論,以及對中國地方下一步低碳發展的建議。

從低碳“啟蒙”進入低碳井噴

  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劉婷用一份為自己所在社區設計的《低碳生活策劃案》換來一家500強外企月薪過萬的offer,引得眾人羨慕。

  她説,以低碳、環保為主題設計一個可操作、易推廣的方案是這家企業的筆試要求,“我和好友平時就是環保志願者,她還在去年底到哥本哈根參加了氣候變化大會,取了好多‘經’,這可難不倒我們”。

  劉婷形容自己的策劃案是“土洋結合”。“種植綠色植物可以抵消日常的碳排放”、“公交出行就能減少碳足跡”。

  其實,“碳中和”、“碳足跡”這樣的新概念從2009年才開始實行。劉婷也是在好友從哥本哈根大會學來後習得的;而“夏天自製遮光簾給室內降溫省空調”,“中火煮飯最省燃氣”,這些小竅門則是奶奶平時常用的。

  劉婷發現,哥本哈根以後,低碳、環保特別受關注。“好多同學來問我怎麼當上環保志願者,就連我80歲的奶奶都念叨省電省氣不僅是省錢,還是節能環保,面試過的好幾家企業也都問到低碳、環保的問題”。

  可以看出,不僅是在日常生活,對經濟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企業,也開始轉變觀念,高度重視低碳、環保。專家認為,企業在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企業向低碳發展戰略轉型,既是對國家政策的回應和實踐,也將影響到行業上下游産業鏈,從而對公眾、地方經濟産生廣泛的影響。

  長期參與氣候變化談判的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主任楊富強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認為,哥本哈根大會的成就,並非《哥本哈根協議》,而是40000多人的參與,使其對氣候變化的宣傳史無前例。

  與專家和談判代表不同,普通公眾更多是從媒體報道中了解氣候變化談判和低碳、環保知識的。從哥本哈根到坎昆,很多普通老百姓、企業領袖、政府官員等都持續關注。一位企業高層告訴記者,他説,“最初總覺得氣候變化離我們很遠,但是自去年關注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報道後,才意識到氣候變化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如今,在很多公司關於低碳、環保問題的議題中,他都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2009年,很多官方和民間媒體紛紛開設專版和專題報道氣候變化和低碳、環保。它們還和NGO合作,向公眾普及節能環保知識,開展各種公益活動。劉婷的好友就是從一個公益活動中贏得了親赴哥本哈根的機會。

  哥本哈根會議不僅向民眾普及了低碳理念,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碳轉型。

  會議前,中國政府做出自主減排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鄭重重申,“我們言必信、行必果”;翌年春召開的兩會上,政協一號提案力挺低碳經濟;10月剛出爐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議”中,“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被寫進國策。曾有專家説,當一個問題(氣候變化)變成一個熱門議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氣候大會促企業低碳轉型

  2009年,國際社會聚焦“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問題成了各個國家的重大課題,而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與此相適應,在剛剛公佈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議中,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順理成章地成為重要的工作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

  但業內專家指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完成這一個約束性目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前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由需求旺盛、高耗能、高排放的第二産業所牽引。2008年,第二産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8.6%,第三産業的比重只有40.1%,而現有的這種産業結構導致整體的經濟發展以“高碳增長”為代價。

  因而,從長遠來看,企業在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企業向低碳發展戰略轉型,既是對國家政策的回應和實踐,也將影響到行業上下游産業鏈,從而對公眾、地方經濟産生廣泛的影響。

  前不久,為期3年的“低碳企業責任行動”在北京啟動,由10家大型企業共同發起,目的是聯合政府、地方、上下游産業鏈和學術機構各方力量,幫助和引導企業和地方探索低碳發展模式,推動我國低碳經濟成長。

  專家認為,這次由各行業領袖企業共同主導的“低碳企業責任行動”,不僅標誌著低碳經濟發展已經由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為企業行動,同時也標誌著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開始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業內人士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至少需要解決3個層面的問題: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産業結構轉型和調整、社會層面的參與和實踐。在國家政策、産業轉型和公眾參與這3方陣營中,産業因素可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産業的良性發展不僅能夠解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産生的資金成本問題,同時,一些經濟實力雄厚、在低碳環保方面發展較快的先鋒企業更承擔了探索和表率的作用。

  以汽車産業為例,通過包容和吸收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汽車産業形成廣泛的關聯效應,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汽車企業向低碳發展戰略轉型,也成為推動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據大眾(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介紹,他們已經制定出一整套針對中國國情的綠色環保方案,涵蓋了原材料採購、零部件測試、産品研發、生産、銷售與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