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人體器官捐贈陷困局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5日 15: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生命接力——器官捐贈困局調查

  前一陣子我們報道了各地醫院出現的血荒。實際上,現在很多醫院緊缺的醫療用品,還不僅僅是血液。據衛生部統計,目前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可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不到1%。而其餘超過99%的患者需要等待的原因都是一個,缺少可移植的人體器官。這樣的等待對患者們意味著什麼?一起來看看。

  廣東省中山大學眼科中心主任醫師 黃挺

  黃挺:看我這裡,小朋友,這個眼睛睜大,很好很好。這角膜都溶都穿掉了。

  蔣雲琳今年只有四歲半,因為眼睛感染,延誤了最佳醫治時間導致角膜穿孔。醫生説,孩子的左眼現在嚴重潰瘍腐爛,幾乎看不見東西,如果不能儘快換一個新的眼角膜,雲林的眼睛將會徹底失明,不得不摘除眼球。

  蔣雲琳的爺爺:我就説挖我的。不是不匹配,是不能夠這麼做。

  小雲琳等待角膜已經一個多月了,一直沒找到適合的供體,一家人十分焦急,卻又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病情惡化。

  蔣雲琳的爺爺:還找不到角膜,我説挖我的醫治她,我用生命換都可以。

  患者母親 趙雅英

  趙雅英:兩年多了,等了兩年多了,我看著心痛。

  2008年,陳之堂被查出患有重症尿毒症,只能依靠每個禮拜的三次血透來維持生命。醫生説,挽救陳之堂唯一的辦法是進行腎臟移植,但是兩年過去了,陳之堂一直沒等到任何供體。

  患者妻子 林瑞琴

  林瑞琴:現在稍微好一點了,之前更瘦。

  林永然,6年前因肝硬化入院,需要進行肝臟移植,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合適的肝臟供體,他的病情不斷惡化,醫生説,林永然隨時可能會出現內臟器官並發癥,導致死亡。

  患者妻子 林瑞琴

  林瑞琴:他以前身體很好的。

  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都超過了150萬人。衛生部門統計顯示,這150萬名等待者中,每年只有約1萬人能找到器官源,獲得移植。在廣東省的一些醫院採訪時記者得知,廣東的幾家大醫院,等待器官捐獻的患者都超過了5000人,而能等到器官源的患者不足10%。

  深圳眼科醫院主任醫師 姚曉明

  姚曉明:這個下方要重新做。

  記者:他們有的等了多久了?

  姚曉明:有的等了我看這是1月份的,你看這是1月份的。

  姚曉明,深圳市眼科醫院的主任醫師,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執行主任。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寫著等待供體的患者名字,但是對於排隊等候的這1000多名患者,他時常覺得無能為力。

  姚曉明:就對我們眼科醫生特別是從事角膜移植工作的醫生來説呢,我們真正的挑戰並不是這些疾病,而是角膜的匱乏。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王長希

  王長希:需求是每天都在增加,但是供體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個需求量差別很大,現在是10%可以做手術,也許到後面是不到10%,

  廣東省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朱曉峰教授

  朱曉峰:我們每個星期,每個月,有時候每個星期都有等待不到肝臟去世的,我們昨天就有一個。

  我們看到由於捐獻數量有限,人體器官緊缺困擾著醫院和患者。為了緩解人體器官移植遭遇的瓶頸,推動器官移植事業健康發展。今年3月,衛生部與中國紅十字會聯合召開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會,正式發佈了《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方案》,宣佈在天津、遼寧、上海、浙江、廣東等10個省市首先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和器官分配試點工作。但是,捐獻器官,對捐獻者和他們的親人來説,仍然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馮秀媛正面臨著平生以來最艱難的一次選擇。10月28日下午,他們收到了女兒腦死亡的通知書,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剛剛跟他們進行了一次沉重的談話,希望他們考慮捐獻孩子的器官。

  深圳醫院主任醫師 魏建功

  魏建功:心跳停止了,我們又在,剛剛復蘇搶救,剛剛心跳有一些復蘇,但是這次能不能搶救過來不能肯定,還現在搶救。

  馮秀媛的女兒叫劉芬,今年只有20歲,因頭部受到撞擊導致顱內出血,送到醫院時已經停止了呼吸,現在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醫生説,醫院已經做了各種努力,但劉芬的情況屬於腦死亡,已經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

  魏建功:心率104次,血氧飽和度80,呼吸是15次,但這種數字,機器自動調節的15次,實際上她沒有自主呼吸,血壓只有20,這麼低,能不能快速一點?

  護士:已經最快了,多巴胺已經最快了。

  魏建功:濃度再加大一點。

  護士:濃度現在是160了。

  魏建功:160幾支?

  護士:168支。

  馮秀媛來湖南衡陽農村,突然失去孩子的打擊讓馮秀媛一家悲痛欲絕,而器官捐獻這樣的事更是讓他們一時難以接受。

  馮秀媛:人死落土就為安,不要去搞那麼多事,還捐出去,人死還要受這種刑。

  深圳市紅十字會 會長 趙麗珍

  趙麗珍:去到ICU病房,家屬親人都在那裏悲痛欲絕,我都不好開口就説,我一直手,在那裏抖。器官捐獻表格放在我的那個提包裏,我一直就,手就在發抖,我拿不出來。

  趙麗珍早在10年前就力圖推動器官捐贈,但是他説,説服患者家屬捐獻親人器官是個殘忍的事,很多家屬最終也都會選擇拒絕。談話之後,馮秀媛對於是否捐獻孩子的器官仍然猶豫不決。讓醫生著急的是,器官移植對時間的要求非常緊迫。馮秀媛再猶豫下去,移植時機就徹底錯過了。

  魏建功:那個黃醫生我跟他説了一下,他説如果心跳停跳15分鐘以後,可能器官就不能再用。但是我們一直在那都是,心外心臟按壓的,最後能不能用,就看他的界定。

  醫生告訴我們,器官捐贈志願者心臟死亡後,最好是在半小時內摘取器官;摘取器官後腎臟最多不能超過36小時、肝臟最多不能超過20小時、心臟最多不能超過6小時,就必須移植到患者體內,且越早越好。

  魏建功:現在馬上查肝腎功能。

  醫生:那我現在打電話讓他們馬上過來。

  魏建功:對。

  醫生:不然的話不一定能控制住。

  魏建功:就是啊,生命體徵要是説?

  醫生:因為現在生命體徵已經很不穩定了。

  一個小時過去了,就在醫生們覺得説服馮秀媛一家已經沒什麼希望的時候,馮秀媛最終做出了讓人意外的決定,他們同意無償捐贈女兒的器官。

  馮秀媛:醫生説實在沒辦法了,我只能讓她生命再存在一樣,捐獻給社會上有用的,幫助能幫助的人。這是我做母親的一份心。

  劉陽(劉芬父親):還曉得我女兒的心臟還在社會上跳,還在這個世界上跳動。

  進行臟器移植手術的定點醫院在廣州,深圳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聯絡上了器官捐獻辦公室李勁東主任,尋找最適合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魏建功:我估計推不到明天,絕對推不到明天,絕對推不到。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醫院他們可以做準備。

  在廣州,專家們根據血型,病情等配對原則,迅速篩選合適的患者,同時也對劉芬可用的器官進行了評估。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肝膽外科主任 霍楓

  霍楓:如果要是情況樂觀的話,那麼她的心臟、她的肺、她的肝臟、腎臟、角膜她都可以捐贈。

  深圳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副主任 李勁東

  李勁東:這些器官用在哪些病人上面,那麼我們也是經過一個,一個科學的一個輪候系統,那麼我們去做一個配對。

  得知有角膜捐贈,小雲林一家非常期待,紅十字會的李主任告訴我們,雲林的症狀比較嚴重,按照器官移植救急救重的分配原則,小雲林有可能會成為這一批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但是有一些檢測還在進行,能否配對成功,還要等最後的結果。

  蔣雲林的父親:期待的能夠手術成功,小孩子快點好起來。

  因為病症比較重,陳之堂也有可能在這一次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儘管還不知道配對是否合適,但是等了兩年的老母親趙雅英還是高興得泣不成聲。

  肝硬化患者林永然也被排在了這一批器官移植手術名單上。醫生説如果配對成功,他也有希望接受手術。

  林永然:就早點換,換了那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可以照顧孩子。

  廣州這方是焦急的等待,而在深圳這間重症病房,醫護人員正全力對劉芬捐贈的器官進行搶救和保護。

  魏建功:時間晚一點可能器官就,可能受一點影響。

  醫生:現在心率都不齊了。

  魏建功:心率69。

  記者:情況不太樂觀。

  魏建功:情況不太樂觀

  深圳的重症監護病房裏,劉芬的生命已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的階段了,而在廣州的醫院裏,林永然等三位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也都在焦急地等待。劉芬捐獻的器官能不能移植到他們的身體裏?即將逝去的生命,能不能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呢?

  經過深圳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努力説服,劉芬的父母終於同意在女兒去世後,無償捐贈她的器官。遠在廣州的定點醫院,也在第一時間選定了三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一場生命的接力賽即將開始,然而,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醫生告訴我們,劉芬捐贈的眼角膜監測結果出來了,顯示角膜攜帶乙肝病毒,按照移植手術的要求,這樣的供體只能移植給同樣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小琳雲沒有乙肝,所以失去了這次機會。

  聽到這個消息,爺爺抱著小雲琳 ,站在窗前久久沒有説話。

  此時,在另一家醫院等待的林永然和陳之堂,也忐忑不安。

  患者 林永然

  林永然:等到現在都三個月了。

  患者母親 趙雅英

  趙雅英:肯定要等下去,等下去,等到腎源,不做手術不行嘛,

  但是此時,深圳醫院的器官移植卻已經停了下來,我們了解到,劉芬的顱內出血引起了法醫的重視,因為短時間不能排除被惡意傷害致死的可能,公安部門也正式介入調查,器官捐贈的準備工作因此不得不停了下來。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肝膽外科主任 霍楓

  霍楓:我們都做好了相應的一些準備工作了,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實施成,是真的非常地遺憾。

  劉芬的器官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移植給三位患者,真是非常非常的可惜。截止到2009年,我國累計完成腎臟移植手術86800例,肝臟移植手術14643例。如今,中國臨床手術數量僅次於美國,已經成為第二大器官移植國。那麼,隨著今年器官捐獻試點的啟動,這項成熟的技術能不能發揮出更大的效果呢?再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全國10省市設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就人體器官捐獻的招募、獲取和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探索。在深圳紅十字會,我們了解到,器官捐獻的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8個月,但是目前的狀況並不理想。

  深圳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鐘智

  鐘智:捐獻者總數是387例。

  鐘智告訴記者,目前捐獻的300多例,是從99年到現在10年間的累計數字,雖然他們設置了網絡報名平臺,路徑方便了很多,但填寫捐贈報名錶的人依然很少。

  在深圳眼科醫院,我們見到了眼科大夫姚曉明博士,作為紅十字會的一員,他的另一個主要任務是爭取更多的人參與器官捐贈。這天是姚博士的門診,我們遇到了從成都特地趕來諮詢的廖宣烈老人。

  姚曉明:這阿姨就説如果,她生後就把眼角膜捐到我這來,至少給兩個人以上的人?

  廖宣烈:救多少算多少,能救幾個算幾個。

  姚曉明:好嘛好嘛。

  廖宣烈:我想我都70歲了,人活70,古來稀,總有這麼一天,那麼與其把它火化掉,不如救幾個人。給幾個人的光明,對不對?

  廖宣烈老人不久前不幸被查出患有癌症,聽到這個結果,做過多年醫生的老人家隻身來到廣州,想完成多年來的一個心願,簽定一個器官捐贈的志願書。

  廖宣烈:我就説近期不要解剖我的頭部,為什麼?怕子女要來看。我説你們要看我,就來解剖室來看我。他們來看我,看到頭部解剖了就要難過,下面解剖,白單子一遮什麼都看不到,就看到頭嘛,我只有這麼一個要求,捐獻遺體,其他沒有要求。

  正在和老人交流的時候,廖宣烈接到了女兒打來的電話。

  廖宣烈:沒有看頭,儘是山,我走不動。我明天再去尖沙咀去看一下。

  廖宣烈的女兒:到尖沙咀去看沒有?

  廖宣烈:啊?

  廖宣烈的女兒:尖沙咀去看沒有?

  廖宣烈:還沒有去,明天去,明天再去嘛,

  從談話中聽出,老人隱瞞了自己在深圳做器官捐贈的事,而是瞞著女兒説來旅遊。老人解釋説,對於捐贈器官,兒女們並不是十分理解。

  廖宣烈:她不知道我來眼科醫院。

  記者:他們知道的話肯定會責怪您的?

  廖宣烈:我回去,他們知道我來深圳,知道我到深圳要到香港到澳門去,但是不知道我這次要來辦這個手續,這個事情要慢慢地來。

  深圳紅十字會會長趙麗珍告訴我們,關於器官捐贈,最大的障礙是傳統的思想束縛,有時更大的壓力則來自於親人。早在10年前她們就開始啟動器官捐贈,一個多器官捐贈的案例,一直讓她記憶猶新。

  照片上的這個中年男子叫馬福明,1999年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後,馬福明準備捐獻全身器官,但家人極力反對,妻子陳佳華最終被丈夫説服,在馬福明病逝後,陳家華幫助丈夫完成了心願,但直到現在,夫妻倆的做法也沒得到家人的理解。

  馬福明的妻子 陳佳華

  陳佳華:老人家最怕人家罵的是一句什麼,就説你死無葬身之處,她説現在你,就是你丈夫就是死無葬身之處,就是你沒給他一個葬身之處,所以這種封建的這種思想。

  當時的陳佳華不僅承擔著失去丈夫的痛苦,還背負著家人的責怪,心情一度很低落,但是丈夫選擇這種方式讓他人獲得重生,還是深深地打動了他,陳家華最終也成為了一名器官捐贈志願者。從前兩年,深圳紅十字會在全國率先招募志願者,目前像陳佳華這樣的志願者已經有100多位。他們除了會無償捐贈自己的器官,還要負責爭取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但是志願者們説,工作的開展非常非常難。

  深圳紅十字會 志願者 賴嘉河

  賴嘉河:現在主要是大家對這個器官捐獻的認知還是不夠,因為畢竟這個是新生事物,

  深圳紅十字會 志願者 王群娣

  王群娣:比較保守一點,很多人不能接受,所以我們的工作還是很困難的。

  一直致力於推動器官捐贈體系建設的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曾表示,我國每年因為交通事故、腦血管病、腦腫瘤等死亡的人數有很多,只要其中有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的遺體參加器官捐獻,就能滿足國內器官移植的需求,而且醫療費用也會大大降低。那麼,如何建立通暢的器官捐贈渠道和公平的分配機制呢?來看看國際上的經驗和做法。

  據歐洲理事會器官移植委員會日前公佈的數據,2009年西班牙的器官捐獻者達到該國人口的百萬分之三十四點四,居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紅十字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 王平

  王平:像西班牙它現在其中有這麼一條立法就説在你,如果説在你生前你沒有表達過不捐獻器官這種意願,就認同於你同意捐獻器官,這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一條立法。

  王平部長告訴我們,西班牙早在1979年就通過了《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法》,該法律的宗旨是促進器官捐獻,同時根據技術知識和倫理原則來保障器官最恰當地分配。法律認定了以醫院為基礎的捐獻系統,由一組經特別培訓的人員組成,他們有別於醫療移植人員,負責提高醫院中的器官捐獻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標準的器官捐獻程序。並用一個公正的、可信的和高效的系統來推進這一進程。

  中國紅十字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 王平

  王平:目前我們中國這種捐獻呢,可能現在是0.03%,但真正來講像西班牙這樣,他們這種國家他是每百萬人口裏邊它是34。就是這種和我們這個零點零幾你想想是一個多大的差距。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也認為,從法律層面規範器官捐獻的方式和途徑,對於推動器官捐獻確實有幫助。目前,我國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捐獻者以及受者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定,雙方的權益都無法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立新

  楊立新:《民法典》不是在起草過程當中嘛,那麼這樣《侵權法》也完成了,剛剛通過了涉外民事法關於適用法,那麼再進一步可能就要規定《人格權法》,那麼《人格權法》當中要規定身體權,那這身體權當中就包括我捐獻我器官這樣一個權利,這裡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如何推動器官捐獻,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院長劉堅告訴我們,目前國內的器官捐獻試點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捐贈體系。而關於這一點國外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院長 劉堅

  劉堅:整個歐洲建立了這麼一個機制,就是所有歐洲這個地方的人員,那麼有一些供體器官捐贈的,可以,在整個收集完了以後到柏林心臟中心,你比如心臟和肺部,肺器官的移植,這個然後給他們這個所有需要移植的病人進行移植。

  中國紅十字總會的王平部長告訴記者, 在美國,有專門的非盈利機構“器官共享聯合網絡”(UNOS)負責記錄並公開全美所有器官移植手術的狀況,器官獲取和移植網絡(OPTN)則負責記錄器官獲取的情況。每例供者器官的資料都要與全國受者進行匹配,根據供、受者所在地區遠近,血型組織相容性、等候時間、受者年齡等因素進行分配。而在法國,有專門的醫院登記機構記錄人們捐獻器官的要求,比利時則由全國登記機構負責記錄。

  對於怎樣鼓勵更多的人參與捐助,楊立新教授認為,目前的做法是提倡無償捐贈,實際上,他認為可以考慮給予捐贈者適當補償。

  楊立新:我們現在都叫捐贈補償,公平合理一些。就説給捐獻的人,給那個補償比較合理比較適當,我想也可能去鼓勵那個人去捐獻自己的器官。

  半小時觀察:讓生命接力成為可能

  人體器官移植被譽為現代醫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全球已經有14萬肝病患者因為接受肝臟移植而獲得新生,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已經高達99%以上,移植受者的10年生存率已經達到70%,僅僅這些數字就已經足以説明,器官移植對拯救生命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而論技術,目前全國經衛生部確認,獲得人體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已經有163家,移植項目包括心、肝、腎、肺四種器官;論數量,以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潛在的器官資源並不缺乏。但我們所缺乏的,恰恰是最核心的器官捐獻法規和管理體系。據了解,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目前正在修訂,今後紅十字會將作為獨立於醫療機構的第三方,承擔器官捐獻的付費、宣傳、動員工作。希望制度上的進步既能尊重逝去的生命,也能為更多的生命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