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官員稱獻血不方便影響無償獻血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閱讀提示】

  年年無償獻血,然而大城市幾乎年年出現血液供應緊張,原因何在?

  專家指出,流動獻血容易使供血産生波動,致使供血出現季節性短缺。

  為何供血會出現波動呢?在一線採血環節出現了什麼問題?

  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血液中心、街頭獻血車等,從微觀層面剖析一個血液中心在採血過程中碰到的煩惱及困惑,並探索解決之道。

  最近幾天,北京市血庫庫存量已經開始回升,臨床用血緊張情況基本得到緩解,8日是8900多袋,9日是9000多袋,而本市血液庫存標準應在12000個單位(每單位200毫升)。

  年年無償獻血,然而大城市幾乎年年出現血液供應緊張,原因何在?記者採訪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血站”: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簡稱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表示,流動獻血容易使供血産生波動。

  苦惱一:獻血主力來自街頭,影響因子多,波動性大

  “無償獻血,有償使用。這樣下去,獻血者可能就不會再有熱情去獻血了。這是個誤會,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影響無償獻血的最主要原因是獻血不方便。”在分析造成血荒的原因,劉江直言。

  1996年,第一輛街頭獻血車出現在北京市西單商場門前以來,目前北京街頭共有27輛獻血車,分佈在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新世界等人流相對集中的地方。無償獻血成為近年來北京血液的主要來源,90%的獻血者來源於街頭。

  劉江認為,街頭采血車的採血量受該採血點附近人流量、人群構成、季節、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北京地區季節性供血不足。以北京市血液需求平均每年15%的增長速度來估算,血液供需之間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通過研究多年血液供需數據,北京市血液中心得到的結果是:北京市無償獻血的主要力量是個人無償獻血人群,春秋季節是個人無償獻血的旺季。無償獻血的主力是年輕的未婚男士,這些人學歷為高中和本科,職業為學生或商業服務人員。

  劉江介紹,通過無償獻血街頭調研分析,在自願無償獻血制度下,絕大多數獻血者並不是為物質獎勵而參加獻血,而採供血機構的服務水平則直接影響到獻血者對獻血行為的內心感受。也就是説,如果獻血者對第一次獻血體驗的感受不佳,以後可能就不會再去獻血了。

  劉江認為,一個人不會為獻血去專門請假,獻血完全是利他行為。但是獻血不方便或者獻血體驗不佳,就會導致採血量波動,供血就容易出現短缺。

  苦惱二:出於安全考慮,越是節假日人多之時,流動採血車越無法停留在繁華地段

  針對血庫告急的情況,北京市血液中心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爭取增加3個街頭采血點,計劃分別設置在西直門交通樞紐、五道口華聯商廈、歡樂谷;從下周開始,流動採血車將在本市80多所大學中輪轉採血;延長部分採血點的工作時間,如西單、王府井、前門、海龍、東直門等採血點的工作時間將延長到晚上8點。

  然而,因條件限制,流動採血車也存在不少缺點,如條件簡陋、空間狹小,特別是在冬夏兩季,車內很難達到採血所需溫度。這種條件,既不能給獻血者提供舒適的環境,又無法更好地保證採血質量,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街頭采血工作的開展。一些流動採血車的醫務人員説,經常遇到的困惑是,越是節假日人多時,容易大量採血時,流動採血車卻是沒法在繁華地段停留。出於安全的原因,採血車無奈只能換人少的地方停留。

  為了滿足臨床用血需求和解決季節性血液短缺問題,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流動採血點的規劃,根據臨床用血需求增加流動採血點的穩定性。

  劉江透露,《北京市流動採血點設置規劃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於今年年底出臺。該《意見》由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對各區縣未來血液需求進行測算,將採血點分為A、B、C三級進行詳細規劃。

  因為流動採血點位置的好壞能直接影響採血量的大小。北京市計劃在2010年到2014年,重新設置規劃流動採血點,主要是適當增設採血點,重點優化原有採血點的佈局。劉江告訴記者,具體內容是,在保持現有商業區採血點規模的基礎上,將採血點向人口聚集地區延伸,並有計劃將部分“採集量較大且穩定”的採血點改設為“獻血屋”。

  這一舉措已經得到有效的嘗試。日前,設立在西單文化廣場西北角的綠色“玻璃屋”——北京市第一個街頭固定獻血屋正式投入使用。小屋可容納7人同時獻血,並解決了流動獻血車內不能捐獻成分血和造血幹細胞的缺陷。

  苦惱三:預約獻血比例過低,固定獻血者規模不大

  為緩解血荒,北京市血液中心啟動7萬人的無償獻血者資料庫,給他們群發短信,召喚他們參與無償獻血;動員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團體無償獻血。

  劉江介紹説,北京從2006年已經實現100%無償獻血,與無償獻血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街頭流動獻血比例過高,預約獻血比例過低。北京市無償獻血處於以流動獻血為主體的發展階段。解決大城市血荒問題,就要使目前獻血方式得到改善,實行預約獻血和固定獻血者隊伍。

  與流動採血相比,預約獻血則更有計劃性,而且採血效率更高,這種方法也廣泛被其他國家所使用,而現在在我國預約獻血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佔比例還不足10%。據悉,目前新版的北京血液中心網站已經上線,網站上已增加了預約等服務項目。劉江認為,預約獻血不僅讓血液管理部門在獻血“量”上能心中有數,根據實際情況,建議預約者何時、何地獻血;而且也能讓血液管理部門在“質”上能嚴格把關,通過預約保留和擴大固定獻血者隊伍,實現從單次獻血向固定獻血的轉變,從源頭上保證血液安全可靠。

  血荒不只是中國所特有的,這是一個世界共性的問題。消除流動採血的波動性,要保證有穩定的血源。劉江認為,這就要鼓勵固定獻血者週期性重復獻血。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固定獻血者的標準來統計,固定獻血者是指獻血3次以上,每年至少獻血1次。經常獻血的無償獻血者通常被認為危險性最小,因為他們的血經常得到檢測,如果有危險行為就不會去採血點獻血。由於他們經常獻血,有助於確保充足的血源,在需要緊急輸血時還得依靠他們獻血。

  劉江提出,“血荒一般發生在大城市,因為這裡優質醫療資源多,各地的患者集中在大城市看病。而中小城市一般不會出現血荒,是因為他們用血量少。這種用血的不均衡可以通過調劑來解決,解決短期的用血不足,可以在衛生部門的監督下通過調劑的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