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從“善”的角度重新思考公益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8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我一貫認為,我們的公民社會特別是公益慈善領域是一個很神聖的領域,可以凈化人們的靈魂,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政治領域和市場領域的思路去看待它。

  比如,政治領域是要做人性惡的假設,它假設每個掌權的人都可能濫用權力,因此就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想辦法制約權力,約束這個權力不去做壞事;在市場領域裏則是假設每個人都是一個非理性的經濟人,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使得每個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會互相傷害,既要保護大家追求利益的積極性,又能夠保證自由地、公平地進行利益的交換。

  但在公民社會,特別是公益慈善領域裏,我覺得應該做一個人性善的假設。我們假設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有一定善的氛圍和環境,都能夠被發掘出來,顯示出人性的光輝。我們公益慈善組織在做公益活動的同時,也是在給老百姓做一個榜樣,在誘導和發掘人民群眾的善良之心。而要誘導、發掘人內心中的本善,需要社會組織和公益機構發揮作用。

  站在這個善的位置,我們再來看目前的慈善公益現狀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角。最近由於“巴比”慈善晚宴,中國的富人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網民和媒體都在質疑,為什麼國外的富人這麼慷慨,國內的富人就這麼吝嗇?但從人心本善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有很多因素在制約富人們行善。比如財富積累,中國富人實際上才是第一代,手中的財富還沒有捂熱,處於在保護財富的階段;比如慈善政策和制度方面不夠健全,富人大量捐款還缺乏安全感。

  同樣站在善的角度看,雖然富人的捐贈是慈善的一支主力軍,但我們也不應該把眼光僅僅放在富人的身上。慈善體現的是人們的人文關懷,喚起全民的人文關懷才是慈善事業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應該進行一次人文主義的啟蒙,使得我們全民族都能夠增強人文主義的修養。慈善不光是捐錢,小到一個善意的微笑,大到捨己救人都是慈善。平常人們之間互相的關懷和幫助也都是一種慈善的行動,當你內心懷著同情心、愛心和寬容心的時候,你的所作所為就會體現出慈善的精神。

  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創制主任李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