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我們該怎樣面對富豪行善?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1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10年的國慶長假期間,幾乎所有關心中國慈善事業的人,在聚會中都會談起一件事情——9月29日,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由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舉辦,中國50位頂級富豪出席,歷時1個小時20分鐘的一場慈善晚宴。

  這場晚宴註定是2010年中國最引人注目的慈善盛會。“‘巴比’設宴所引發的對中國慈善業的理性思考的熱潮,意義已經遠大於‘巴比’設宴本身。”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説。

  當這場慈善晚宴前後紛紛擾擾的喧囂過後,當我們冷靜下來,不由得要問,巴比中國之行的意義在哪?讓中國的慈善暴露了什麼問題?我們該怎樣理性地去看待中國的富人慈善……

  問題一:現行的慈善文化和氛圍制約了富人行善?

  雖然巴菲特和蓋茨的中國慈善行最後並沒有勸捐。但是此前所透露的兩人將勸赴宴的中國富豪捐出50%財産的消息,還是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反對者有之,支持者亦有之。

  在支持者中,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和愛國者總裁馮軍以公開方式高調表示將“裸捐”。

  於是二人的聲明,在引發公眾敬意的同時,更多的是引來無數質疑。

  “這其實是一種偏激的社會慈善氛圍。一個人要做善事,我們現在首先不是去看他怎麼做、做什麼?而是先去質疑、去批判,這樣無疑會嚴重地打消富豪們行善的積極性,甚至視之為畏途。”社會保障學者王一告訴記者。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永光。徐永光認為:“這也反映了我們社會的慈善文化還存在一些問題,社會上有時候很多情緒是不理性的,總是希望在雞蛋裏挑骨頭,找出一些動機問題,背後有什麼邪惡的東西。從這個角度我是反對的。”

  同樣有意思的是,陳光標和馮軍積極響應“裸捐”,把巴比中國慈善行推到了公眾視野的焦點上。然而這一“捧場”的舉動卻差點毀了這場慈善晚宴。據主辦方介紹,由於陳光標的高調慈善,差點兒讓慈善晚宴流産。不少已經答應出席的富豪,因為擔心被媒體曝光和承諾捐出50%財産而中途退卻,最後讓主辦方不得已降低了邀請富豪的門檻。

  “現在做慈善的人一旦有一個毛病,就會全社會攻擊之,好像比不做慈善罪惡還大。所以富豪會開始害怕慈善,名人會開始害怕慈善,我覺得我們全社會在這次巴比慈善晚宴之後應該很深刻的來反思一下。”民政部慈善司前司長、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

  看來,在中國要讓富人積極地行善,公眾的包容心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問題二:富豪們不是不願意捐,而是不敢捐?

  並不是所有的富豪慈善家都對此次慈善晚宴感興趣。

  有一位獲得邀請的企業家並沒有參加晚宴。為什麼不願意去?“因為感覺是美國的好人來教育中國的壞人來了。做公益是自己的事情,現在好像成了公眾和媒體借慈善晚宴來進行道德脅迫。”

  同樣拒絕了邀請的還有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更為直接表達自己想法的,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你説我該不該參加?不去説你怕捐。去了又要問捐多少?”王健林在9月底某雜誌25週年慶典的論壇上反問主持人陳偉鴻,王健林説:“蓋茨做慈善還沒我早,他做慈善是最近十年的事,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捐款。中國應該談慈善,但還不是大談慈善的時候。”

  大多數富豪拒絕的真實原因,或許並不如公眾所想,是害怕做出捐款承諾。事實上,萬達集團的捐款累計已經超過了13億元。根據胡潤2010中國慈善排行榜的數據,排名前50位的慈善人士,在過去五年中的捐贈總計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做慈善,一定要低調。這是許多富豪得出的結論。”慈善從業人員張梁(化名)告訴記者。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慈善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對媒體表示,中國企業家行事方式更為低調。不參加晚宴不等同於不做慈善,企業家有權選擇其慈善的表達方式,公眾要抱著善意的方式去理解。

  供職于某國家級慈善機構的張梁接觸過很多慈善富豪。“低調地做慈善”可能是大多數中國富豪的選擇。“因為對於一些並不算實力很雄厚的企業家來説,可能你今天捐了100萬,明天就會有稅務部門來查賬,後天就會有很多人用很多理由找你捐很多個100萬,而且這些索捐往往還來自與企業息息相關的行政部門,你怎麼辦?”

  對於這種擔憂,一個有力的佐證就是今年2月底,陜西某縣舉行了一場優秀企業家公益事業捐資大會,當地政府一個晚上就獲得57名當地知名企業家的捐資約12.8億元,捐款竟然還打入了財政,資助全縣教育衛生事業。

  對此,不得不讓人感慨中國《慈善事業促進法》的缺失。“慈善事業的制度、管理等許多方面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這是一個現實。”民政部慈善司前司長、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如是説。

  問題三:中國的富豪們還未到大規模行善的發展階段?

  一説到富豪做慈善,人們往往喜歡説美國的富豪們如何如何,遠的如卡耐基、洛克菲勒,近的如這次來中國的巴菲特、蓋茨。與此同時,人們還往往會感慨一番,中國積極投入做慈善的富豪還是太少。

  事實上,此次巴比中國之行在讓公眾看到中國富豪們在巴比慈善晚宴前所進行的精彩紛呈的“表演”的同時,也讓人關注到另一個很少有人關注的實際情況。那就是,富豪們行善,往往與其企業的發展階段有著頗大的關聯。

  就目前而言,中國不少企業家做慈善,雖然有著種種高尚的動機和説法,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企業家做慈善還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首先,捐款可以提高企業的美譽度,獲得消費者認可;其次,在中國做生意,“有好的故事講給政府聽”對於企業的發展很重要,最後,捐款還可以用來抵稅。

  張梁告訴記者,他接觸的不少富人向慈善捐款,都是有一定利益動機的,例如要某級別的領導接見、合影,要哪些媒體報道之類的。而這些富人往往都屬於第一代富人,白手起家的他們對於財富往往看得很重,更願意把企業不斷地做大。

  而胡潤則認為,中國很多企業家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擁有真正的經濟實力也才十多年,還處在一個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而不是像西方一些國家的企業,已經到一個維護和使用財富的階段。

  或許正如巴菲特勸告某些裸捐的富豪們所説,做慈善,更適合快要退休的企業家或是已經退休的企業家,而不是選擇事業最高峰的時候。中國一批退休的富豪諸如曹德旺、余彭年、牛根生等的作為,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是,蓋茨還在此次宴會上表示,中國慈善事業也有自己的發展道路,一個有活力的經濟是可以和慈善事業平行共同發展的。

  事實上,從這一點而言,中國的富豪們做的或許並不算差。

  比爾蓋茨、巴菲特乃至卡耐基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也都是公司成立數十年後才成立慈善基金會。而在中國,已經有數百位企業家在創辦企業十幾年後就成立了自己非公募基金會。相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們的老去,更多的富豪們會在退休後選擇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