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壹基金驚變90天:探索“壹基金中斷”風波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李連杰:激情與理性》
 

  編者按:90天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王振耀辭去政府職務出任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15天前,壹基金髮起人李連杰拋出“壹基金可能中斷”語驚四座;2天前,壹基金執行主席周惟彥欲辭去執行主席職務。先有慈善界的學者司長辭職;再有巨星領銜的壹基金飄搖,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註定?是壹基金的內部問題,還是中國慈善體制出現了問題?李連杰和壹基金到底發生了什麼?

  壹基金的驚變接踵而至:執行主席周惟彥已經辭去“執行主席”職務,而周惟彥工作的下一站可能是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記者第一時間向周惟彥確認去向時,周惟彥回復:“我是壹基金的理事長,義工做主席職務,因為有了身孕,未來將以(壹基金)研究院常務理事身份多關注人才培養。”

  緣起:公益研究院成立

  6月21日,壹基金研究院在北師大隆重揭牌,王振耀以研究院院長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當王振耀語出“我現在的領導是壹基金和北師大,”並在全場致辭時刻意強調了角色的更迭時,在場的記者才恍然大悟發現,在宣傳材料中,“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加了“前”字。在那天,作為壹基金執行主席的周惟彥,依然是齊耳短髮,笑容可掬,衣著光鮮的出席了揭幕式,並做了簡短的發言。

  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即使嗅覺再敏銳的記者,也都沒有嗅出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會在未來幾個月後,成為周惟彥新職業選擇所在。況且,那時大家的興趣都集中在被李連杰成功邀請來做院長的前司長王振耀身上。

  在發完言後,周惟彥走出發佈大廳,和不同的人攀談,遇到公益領域比較有名的人物,她會主動走上去,笑語盈盈:“聽説你的名字很久了。”

  “你有什麼要問的可以現在問我啊,回頭你打我手機的時候要先發短信給我,陌生的號碼我是不會接的。”周惟彥對一直試圖插話的本報記者説。

  在這個時候,和名人李連杰一樣,壹基金依然風光無限:是大企業和大企業家爭相合作的優質的合作夥伴;是眾多草根NGO眼中,不可忽視的資金來源方。《公益時報》以“公益研究院顯李連杰雄心,或為做公募基金會前奏”為題作了報道。

  這或許是周惟彥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中斷”言論:矛盾爆發

  9月12日,李連杰做客央視《面對面》,對著電視觀眾説出了“壹基金可能中斷”的話語。原因是,“希望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更加專業化透明化發展的人質疑了。就是它的身份問題到底怎麼回事,私募基金會怎麼會做公募的項目?它怎麼會承接這個項目?它的法律結構是不是清晰的。”

  這席話,撥動了公眾,尤其是媒體的弦。媒體對於壹基金給予了空前的關注和報道。報道的風格多是對壹基金報以同情:“這麼一個透明,專業的基金會都要在中國慈善體制之下中斷啊。”然後再幾乎一致的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紅十字會,指向了我國慈善領域的相關法規的不健全,不完善,並借中專家之口,呼籲《慈善法》出臺。

  壹基金,李連杰,紅會處於了媒體的風口浪尖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紅會方一直保持沉默。在《公益時報》記者遇到紅會的領導問及李連杰的事情時,領導的態度都是曖昧不清的:這個時候不方便説這個事情。直到9月21日,中國紅十字總會秘書長王汝鵬在博客上發出了《就李連杰壹基金的有關問題答記者和博友問》,這篇博客上登出了公眾尤其是媒體最為關心的一些問題,尤其是明確告訴網友,“壹基金不存在關閉問題”。

  在這十幾天裏,在最不應該消失的時候,周惟彥像消失了一般。

  選擇:手心手背

  周惟彥有了身孕,她需要時間照料孩子。然而,在她眼裏,壹基金也如同她的孩子一般。

  她還參與壹基金的具體事務嗎?還經常去壹基金的辦公室嗎?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詢問了壹基金的工作人員。另記者始料未及的是,“周惟彥的去留問題”對於壹基金的工作人員而言是個“天大的秘密”。

  “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的?”工作人員都很驚奇地反問記者。當記者進一步的問及更詳細的信息時,他們往往答覆,以周惟彥所回復短信為準,不再提供更多的信息。

  和壹基金有合作關係的一位企業基金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周惟彥打算離開壹基金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周惟彥一直以義工的身份擔任執行主席的職務,據説,壹基金為了更專業的運作,想從全球招募全職專業的人才來擔任這個職務。”

  看來這個不拿一分錢的執行主席,真的要離開壹基金,投奔北師大公益研究院了。

  是撞墻還是越軌?

  在這場由李連杰的言論引起的“中斷”風波中,受其影響,主流媒體也直接將矛頭指向我國現行的慈善管理體制,卻都忽視了“體制外”的問題:成立公募基金會是目前慈善機構唯一的出路嗎?只有成立公募基金會才能做好慈善工作?如果不能成立公募基金會,便只能“中斷”?成立了公募基金會意味著公益事業會做得更好?眾所週知,由於管理失范而導致公募基金會陷入困境的公募基金會並不少見。

  況且,從某種程度而言,李連杰和壹基金一直“受惠”于中國現行的慈善體制。李連杰與中國紅十字會合作,以“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之名實行公募權利之實——本來依照目前法律,私立的基金不能從事公募活動。而且,以打擦邊球的方式,在面對公眾時,只提及“壹基金”,給公眾以“壹基金”為獨立法人的印象。對於這種事情,紅會則給予了充足的包容,從未苛責。

  “壹基金”在享受公募權利的同時,還有其他獨立法人實體的存在:李連杰成立非公募基金會“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向“壹基金計劃”進行專項的彙報與結算,執行“壹基金計劃”的項目。

  誠然,成立公募基金會是無數從事慈善事業人士的夢想。但對於李連杰,對於壹基金而言,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已經充分利用了大多數人所無法企及的慈善資源的同時,是否還有必要進一步去挑戰我國現行的慈善法律法規?如果不達目的,便輕言“中斷”?

  壹基金在中國大陸開展工作已經三年多了,這三年來,壹基金到底取得了什麼工作成果?給中國的公益領域帶來了什麼資源和影響?這應該才是媒體和公眾最應該關注的地方。如果壹基金給公益領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公益成果斐然,壹基金有什麼理由要中斷?又為何非要去突破制度框架,去做不可為之事?如果壹基金的工作成效是比較低的,就算成功的註冊為公募基金會,又有何意義?

  典範工程:還能正常運轉

  事實上,除了月捐計劃外,壹基金與騰訊基金會合作的的“典範工程”以及“災後重建”的一些項目都進行得比較順利,在業內很有口碑。

  9月20日,壹基金典範工程及潛力典範評選大眾網絡投票階段開始,這個為十家以內組織治理嚴謹、運營能力優秀、財務透明、可持續發展以及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典範組織每家提供一百萬元人民幣資助的項目受到了眾多草根NGO的追捧。

  “這一百萬不僅為組織解決了資金上的很大問題,同時還是一種鼓舞與監督,促使草根組織更透明、更健康地發展。”深圳一家公益組織的負責人對記者説。

  9月9日,對於深圳慈善公益網副總幹事劉宇義來説是緊張而又期待的一天。這一天,壹基金的兩位工作人員來到深圳慈善公益網進行項目實地考察。劉宇義接下來要準備的是10月16日在北京舉辦的現場答辯。

  早上十點,劉宇義身著正裝在會議室迎來了壹基金的兩位工作人員,深圳慈善公益網法定代表人兼總幹事顏政準備了33頁的PPT向來自壹基金的客人們介紹了深圳慈善公益網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及長期規劃。

  在向《公益時報》記者介紹入圍情況時,深圳慈善公益網副總幹事劉宇義説:“壹基金工作人員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工作非常細緻、認真……他們非常辛苦。”

  據壹基金典範工程負責人介紹,每年進行的壹基金典範工程評選,遵從“公信、專業、執行、持續”四個標準,由研究者、會計師、律師、媒體人等各方組成專業的評委會,每年評選出十家以內組織治理嚴謹、運營能力優秀、財務透明、可持續發展以及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典範組織,各給予100萬資助。而今年,這個數量擴大為15家。而現在正在進行的壹基金典範工程大眾網評的結果將被納入決選階段各機構的綜合評估成績,因此,15家進入決選的機構紛紛各顯神通,號召更多的網友支持自己,為自己投票。

  公益研究院:獨立

  短短十幾天,關於壹基金的報道便鋪天蓋地。此中不難發現,發聲最多的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王振耀正式卸任的前一年,李連杰就開始遊説他來做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院長。這兩位同樣渴望衝破現行公益體制的公益人在理念上惺惺相惜。李曾評價王説,“他經常不顧實際的困難,也要費力弄出政策或建議。”而現如今,這句話評價則在他自己身上生效。

  9月25日,《公益時報》記者致電王振耀。關於此事,他仍持此前“受體制所限”的觀點,而不願多談。被太多記者打擾的他甚至中秋假期都沒有好好休息。

  而當記者問及“假如壹基金中斷,是否會影響公益研究院的發展”時,他則立刻予以否定,稱公益研究院的體制和資金都是獨立的,不會受到壹基金影響。

  不可否認,2010年6月21日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作為中國第一家授予EMPA學位的公益教育科研機構,在推進公益事業研究、培養公益人才方面的意義無疑是可圈可點的。

  9月26日,記者打開北京師範大學官網,卻發現其中關於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資訊只有通告研究院成立這一條。而在其所屬的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招生信息上,也沒有關於招收EMPA的任何通知。

  壹基金公益研究院辦公室的負責人稱,研究院在北京師範大學的辦公室仍在裝修,但研究院的籌備和招生工作正在進行。

  此前,有業內人士猜測,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除了承載公益研究、教學和決策諮詢機構職能的同時,也是李連杰註冊成立公募基金會的一次“熱身”或者“鋪墊”。

  但事實證明,眾多諸如馬雲、馬蔚華、王石、馮侖這些公益研究院理事中的商界精英們在“熱身”之後並沒有做聲。雖然或許他們同樣懷揣著成立公募基金會的念想。

  騰訊基金會:曾合作很愉快

  “真誠”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對李連杰的所有形容。作為公益項目的長期合作夥伴,他不願意在這個當口對朋友進行過多評論。“李連杰是真心想做點好事兒,但看法麼,太熟悉了,就不説了。”

  2009年5月,汶川地震一週年之際,“壹家人壹起走——紀念5.12汶川行”活動在成都召開新聞發佈會,展示了壹基金在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一年中所進行的工作。會上,李連杰宣佈“騰訊壹基金網絡月捐平臺”正式上線。

  這是壹基金和騰訊基金會共同推出的一種全新月捐平臺。騰訊網友可以通過財付通賬戶自動捐款,秉承壹基金的公益理念,倡導:每1人+每1個月+每1元的捐贈模式。善款主要用於賑災和公益傳播。

  竇瑞剛坦言最初選擇和壹基金合作正是“相中了李連杰的明星效應”,“募捐對像是廣大網友,而李連杰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則是毋庸置疑的。”

  募捐效果沒有讓竇瑞剛失望。從平臺上線起至今,通過騰訊財付通為壹基金捐款的金額已達2600余萬元,佔壹基金總籌款額的11%(截止2010年6月30日)。參與月捐計劃的網友近20萬人,籌款近500萬。

  “親愛的家人,您好!2010年7月,共有4萬3077人次通過騰訊財付通平臺向壹基金捐款共計44萬2948.98元,其中4萬1414人次參與了月捐,家人本月月捐總額為41萬4120.02元。7月中旬,我們去了安徽壽縣,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情況,並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活動,我們也看到西南抗旱救災計劃中壹基金援建的試驗田種苗長勢喜人……”

  這是壹基金向騰訊網友做的7月份公益彙報,其中包括籌款情況和壹基金的簡單工作行程。字數不多,竇瑞剛每個月都會關注。

  9月中旬,當各路媒體將“壹基金與紅會‘分手’”的消息炒得甚囂塵上時,竇瑞剛卻很平靜。他預料壹基金不會就此中斷,因為他從未聽李連杰私下有過這種表態,騰訊基金會作為非公募基金會,能和壹基金共同搭起公募平臺,皆因壹基金挂靠的是有公募資質的紅十字會。

  作為項目合作夥伴,竇瑞剛甚至覺得與壹基金這種二級基金合作進行公募項目的運作,要比與公募基金會合作來得“方便”:溝通上不用走太多程序,不用打報告、發公函……打幾個電話就搞定了。

  專家:體制可以克服

  民眾無法理解“為什麼如此透明,做了這麼多好事情的機構會辦不下去?”“中國的體制怎麼總是有這麼多條條框框,讓民間公益組織不斷撞墻?”一時間,所有矛頭都指向中國慈善制度的弊端。

  而實際上,我國基金會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放開。1988年,國務院簽發《基金會管理辦法》,出於將基金會作為金融機構的認識,為其設置了三重管理;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退出基金會業務主管部門的角色;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出臺,雖然將基金會劃分為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卻並沒有明令禁止民間慈善組織申辦公募基金會。

  “國務院法制辦是制定法律的地方,民政部門是登記機關,是執法者,民政部門只能按照現有的程序和法律辦事,沒有權利為誰開綠燈。”針對來自紛沓而至的民間質疑,民政部民管局副局長李勇回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NGO研究所副所長賈西津對《公益時報》記者説:“壹基金試圖成立公募基金會,由此引起了民間是否能夠成立公募基金會這個話題。基金會條例沒有禁止民間公募基金會的成立,實際上,地方上的民間公募基金會已經不是一家了。民間成立全國性公募基金會這個政策遲早是要開放的,只是説怎麼去開放,在什麼時機,政策上什麼時候能夠做好準備,這只是一個操作的問題。公募基金會未來肯定是一個方向。”

  網友出招:謹言慎行

  9月19日《公益時報》記者聯絡壹基金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夠拜訪壹基金位於上海的辦公室。但該工作人員以“目前並非合適的時機”為由拒絕。提到壹基金事件,該工作人員稱:“此事紅會與壹基金有關方面均已作出澄清。”

  對此事十分謹慎、一直不發聲的還有壹基金執行主席周惟彥。在《公益時報》記者多次聯絡周惟彥未果,給她發的短信也石沉大海後,9月23日16點41分,壹基金執行主席周惟彥在她的新浪實名認證微博上説:“記者朋友很辛苦呀!今天接到了幾個媒體的短信,假期還在想著採訪,我很感動他們對於公益對於壹基金的關心,可惜數月前已經決定原則上不再出面接受採訪了。雖然不忍心,但也只有拒絕了。”

  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洲鴻9月24日0:12分在微博上對壹基金事件發表評論道:“雖然不關閉,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仍然不明不白地活著。”

  網友“安豬1KG”的觀點是,李連杰和壹基金團隊在有意地誤導公眾。他説:“壹基金隨時可能停止這句話,就像一個年輕人説自己隨時有可能死亡一樣,正確卻空洞,它的唯一作用是將人引入歧途,並獲得自己想要的輿論。”

  一位在社會企業工作的網友9月24日在其微博上支持了這種觀點。他表示,李連杰和壹基金團隊放出消息是有計劃的,但事先似乎並沒有與官方溝通,等於是將了紅會和民政部一軍,官方沒有快速回應很正常,它需要向上彙報和協調。以小人之心揣測,李連杰和壹基金團隊放出消息,就是要引導輿論,給有關部門施壓。目前來看,策略初步奏效。但是否會有秋後算賬,以及相關的政策走向仍值得關注。不過,通過這次風波而引起公眾對公益體制進行思考和探討,李連杰和壹基金團隊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更有業內人士質疑,壹基金在一套人馬、兩個賬戶下,具體是如何運作公益項目的,十分引人遐想。

  在這些質疑聲的此起彼伏中,壹基金仍隱匿在角落中,未有出面澄清的行動。

  李連杰本人也只是在9月21日發表的微博中對其支持者表達了感謝,並表示將堅持做公益,“有人稱我是一個慈善家,但我只是一個志願者,一個願意為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而努力的志願者,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麼不平坦,我都會用感恩的心繼續做公益,壹基金也會繼續向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希望所有家人們能夠繼續支持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