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警惕“公益”圈地合法化
一種新的“圈地”風潮正在全國蔓延。
筆者發現,在國家日益嚴控的土地政策下,一些企業打著各種冠冕堂皇的旗號,為濫佔地亂徵地披上合法外衣,套上新的光環。其中,打著發展新興産業、新能源項目、公益項目的名義跑馬圈地者比比皆是。
以安徽亳州“老年公寓”變“商業別墅”事件為例,當地開發商與民政部門公然在公益性用地上開發別墅,而土地、規劃、建設等部門沒有實施有效監督。據媒體報道,亳州“老年公寓”變“商業別墅”事件發生後,儘管當地國土部門對開發“別墅”的公司侵佔20余畝地的違法行為處以30余萬元的罰款,並補交了400余萬元的土地出讓金。但是當地群眾反映,開發商補交的土地出讓金,仍要比土地實際掛牌的價格低得多。
無獨有偶,湖北天門市江漢人民醫院也借公益項目圈地,此事在當地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據知情人透露,這塊土地是當地政府為了解決當地老百姓上學、就醫困難等問題,專門在天門工業園內規劃了一塊學校用地和一塊醫療用地。然而,自2006年天門江漢人民醫院幾經週折拿下這塊地以來,其借建設醫院的配套設施“職工生活區”之名,建成單元房40套、單元宿舍20余間。實際上,于2007年建成的宿舍樓早已以極具誘惑力的低價賣給了當地居民。時至今日,購房的四十戶業主仍未拿到房産證。
其實,這種採取偷梁換柱的形式,打著建設公益設施和發展新興産業的旗號違規徵地事件並不鮮見。對於此類違法亂紀行為,公眾舉報、媒體監督、政府打壓,可結果還是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監管缺位,一些地方為了部門利益,改變國有土地用途,將公益土地拱手讓給開發商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就是這些企業圈佔土地的手法越來越高明、也越來越隱蔽。他們借著“新興産業”、“先進産能項目”之類的名義佔地囤地的行為冠冕堂皇,往往貌似合理合法,實則侵害人民利益。
對此。筆者認為,我們必須提高警惕,高度重視這些打著新光環的“圈地運動”。政府有關方面應該身先士卒,採取更嚴格的審核措施和監督手段,加大查處力度,有效防止和杜絕類似“挂羊頭賣狗肉”的新圈地行為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