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愛公益 中國網絡電視臺公益臺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13: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綜合
因為李連杰的知名演員身份,“壹基金”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很多公益慈善場合都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基金,卻沒有合法的身份證。其雖然暫時可以向公眾募款,卻沒有獨立的賬戶和公章。因此,李連杰日前在做客央視《面對面》時透露,該基金可能隨時停止運行。
這樣的話讓人黯然。最近,蓋茨、巴菲特要到中國“勸善”,中國的富人們熱情不高。不少人怪罪富人為富不仁,然而,壹基金運作中的困難及可能的命運,就昭示了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在當下,一個人(哪怕是名人)要組織公益慈善事業,所遭遇到的困難可能超乎想象。
李連杰説,從2005年籌備“壹基金”以來,一直困難重重,到處求人。“有人説我是裝孫子,我不是裝孫子,我是真孫子。”這番話,令人感慨。
我國確實存在若干向公眾募集資金的公募公益慈善基金,但數量十分有限,而且是由政府部門領導的。如果活動了好幾年的壹基金還拿不到公募基金的牌照,那其他人就更難拿到了。而更多獲得財富之後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人士,即便想自己出資成立私募公益慈善基金,也很難被批准。現在的慈善體制對公益慈善基金的成立、運轉,設立了高不可攀的制度障礙。
可以設想,中國人的同情心不會弱于外國人,中國很多富人同樣也有公益、樂善之心。問題是,不合理的制度妨礙了人們從事公益慈善事業。人們只有捐款、捐物的義務,而很難直接投入公益慈善事業,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項目。資金、物品只能捐贈給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基金會,而這些基金會對捐贈人的責任感缺乏,資金的使用未必完全合乎捐贈人的意思。事實上,這些基金會經常把捐贈資金交給政府,讓很多公益慈善捐款變成了對財政的“補貼”。
凡此種種做法,不斷地侵蝕著公眾、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士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熱情。結果,中國目前的人均財富迅速增多,國人也表現出了強烈的公益慈善之心,社會對公益慈善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公益慈善事業之發育嚴重不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到去年為止,全國從事慈善事業的人不到兩萬人,而美國慈善組織的從業人員超過900萬人。按照這樣的人員規模,甚至不能説中國存在一個公益慈善事業領域。
到了對公益慈善事業制度進行徹底反思、根本變革的時候了。一個社會,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人越多,投入到公益慈善領域的資源越多,這個社會的人際關係也就越和諧,這樣的關係又會激發出人們的善心,對於社會秩序而言,這是穩定的基石。明智的政府會十分珍惜社會秩序內在維持穩定的這一機制,它對公益慈善事業所做的事情,就是為其發育提供便利,而不是設置門檻。
為此,正在起草過程中的《慈善法》須對公益慈善事業採取開放態度。有關部門已起草完成了《慈善法》並上報國務院。但據説引起最大爭議的問題之一,就是慈善組織登記註冊。有些部門因為慣性,依然想保持嚴厲控制的制度。但是,這樣的制度顯然已經完全不適合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與社會穩定的政治目標背道而馳。法律確實可以對公益慈善組織設計一些監管機制,但絕不能為公益慈善組織的登記註冊設置太多障礙。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全發育,再也不容延宕了。
【公益文明精彩專題推薦】
>>>>>>點擊進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