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公益,讓海內外學子攜起手來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1日 10:18 | 進入愛公益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PEER摯友計劃”支教活動現場


                             “Moneythink”團隊的理財課程

  申夢晗,今年5月剛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布林茅爾學院畢業。她的美國留學生活始於高中二年級,這一年她作為交換生去美國讀高中。幾次做義工的經歷,讓申夢晗開始對公益感興趣,一直思考如何給農村的孩子帶去一個適合他們的活動。大一時,申夢晗和她的團隊創辦了“PEER摯友計劃”。“我覺得,公益本身就應該是充滿創造力的,讓所有的參與者一起成長與快樂,我們應該享受這個過程。”申夢晗説。

  陳沙海,15歲即到了美國。在美國讀完高中後,他進入了芝加哥大學開始本科階段的學習,現在是一名大二學生,主修經濟和歷史專業。他和他的團隊在2009年3月創辦了“Moneythink”,其宗旨是為弱勢群體做基礎的金融知識和個人理財教育。

  陳沙海告訴筆者:“我很多美國朋友的想法都是‘做好工作的同時也要做好事’,我非常認同。”

  王琛,高中畢業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現為大二學生。大一時王琛曾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在這些活動期間他發現,美國的志願者服務系統很完善。為了給中國國內大學生提供一個參加和交流公益的平臺,他參與創辦的“同益網”于2009年底成立。他們希望通過對信息的整合、社區的建設、創新活動的探索,把該網站打造成中國大學生做公益的橋梁。

  公益是一種生活態度

  申夢晗剛到美國時,住在一個收養了中國小孩的家庭中。主人經常帶她參與為被收養小孩子舉辦的活動,她慢慢地對公益開始感興趣。後來,她還參加過幾次支教活動,也留意過其他的支教活動,覺得一些活動表面上很熱鬧,卻不能給孩子們帶去長久效果。於是,她就積極籌劃,創辦了“PEER摯友計劃”。

  “我覺得公益應該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是一群有想法的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申夢晗談到她對非營利組織的看法時説,“對於‘PEER摯友計劃’來説,我們並不期望每個參加過的人一定投身教育或者公益事業,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給他們帶去做公益的樂趣,讓他們關心這個社會和身邊的人。”

  搭建一座公益之橋

  “一次我跟朋友去芝加哥某社區學校教書,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第一堂課缺席率達50%。”陳沙海説。

  陳沙海還發現,雖然上課的人少,但是一談到工作,這些學生馬上很熱情地開始介紹自己在做什麼。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工作,但大多沒有理財意識,於是他開始給他們講理財知識,讓他們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這次教書經歷促使陳沙海開始思考為一些人做理財培訓。他馬上想到在國內一些群體中也存在類似問題。於是,他發動幾個留學生開始籌劃如何在國內展開他們的培訓活動。

  陳沙海介紹説:“在國內,我們的團隊從去年9月開始分別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5所大學以及6所高中舉辦了相關活動。”現在正值美國的暑假期間,陳沙海的團隊將在中國高校中開展新一輪的活動,他們的目標是在明年7月把“Moneythink中國”帶進中國的20所大學和40所高中。

  申夢晗的支教團隊可謂是一個“國際化的中國學生團隊”。這個團隊包括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中國留學生。當然,國內高校的學生也是這個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發現,在國內讀大學的學生和在國外留學的學生組成的團隊很有意思。國內的學生做事情都很踏實認真,而國外的學生更有活力和創造力,團隊協作的過程也是大家互相學習的過程。”申夢晗説。

  向大學生推廣公益理念

  “我們的團隊希望通過組織活動來推廣公益理念。”王琛説。為了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支持公益理念,王琛所在的同益網從創辦開始,已在北京、杭州、上海、廣州的近10所高校建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如在北京組織的邀請“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先生到中國政法大學開講座,廣州團隊策劃中山大學“暑期公益活動宣傳周”等,這些都有利於提升大學生對公益的認識。

  申夢晗的團隊則是通過一次次支教活動,讓國內的大學生去親身感受公益的樂趣。為了增強支教活動的效果,他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我們以前去縣城和農村做夏令營,主要以城市和國外為主體,想讓農村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是忽略了鄉土教育。今年我們會與學生一起做項目,探索他們所在社區的發展,讓他們來做小老師,向我們介紹他們家鄉的發展。”    

  “我們不是缺願意為公益事業而努力的留學生,而是缺一座橋梁,一座可以連接起這些熱心的留學生和為他們提供公益機會的橋梁。”一位留學生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