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機構 >

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8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NTV-春暉行動”網絡公益捐助平臺簡介

春暉使者註冊 立即捐助 善款流向 捐助流程

春暉行動簡介

  春暉行動是共青團貴州省委于2004年根據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感人意境,創意、發起的一項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激發赤子情懷,感召遊子返鄉,共同促進家鄉經濟文化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春暉行動實施以來,創新工作載體、強化機制建設,開展了“春暉感恩教育”“春暉行動——我與家鄉共發展”“春暉映晚晴”“溫暖貧困母親”“春暉助學”等系列主題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積極參與。從2004年開始,在鄉鎮、村建立在外鄉友“人才庫”和“項目庫”,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在外鄉友聯誼會和座談會,大力聘請“春暉使者”兼任家鄉的“經濟顧問”“科技顧問”“法律顧問”“名譽村支書”“名譽村主任”“名譽村團支部書記”,截止目前,全省共禮聘各類春暉使者25000余名。廣大春暉使者為家鄉的發展獻計出力,有力的促進了家鄉經濟文化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為推動春暉行動工作持續健康發展,2007年4月,“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經貴州省編辦批准成立,其機構性質為團貴州省委所屬正縣級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項目部、宣傳部、事業發展部等4個部(室),負責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回鄉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敬老愛幼等工作;負責向海內外各界人士宣傳春暉行動,組織開展募捐活動;承擔相關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2009年3月,“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經貴州省民政廳正式批准成立,為春暉行動事業的深入推進搭建了籌資平臺,暢通了籌資渠道,拓展了項目扶持的領域。
  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和基金會成立以來,以四個機制建設為工作重點,以打造中國著名公益品牌為目標,推動春暉行動向縱深發展。

  一、組織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在組織管理上,堅持以“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戶落實、群眾參與”的組織模式;在組織領導上,層層建立以黨政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春暉行動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各級組織協調領導機構,為推進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在運行方式上,建立黨委、政府領導,團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配合,鄉鎮和村主辦,社會各方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
 
  二、宣傳引導機制不斷深化
  加強宣傳載體建設,編寫畫冊《情感的力量》、《春暉使者風采錄》、春暉行動宣傳折頁等宣傳資料30000余份;邀請中國著名作家蔣巍老師撰寫、貴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告文學《靈魂的溫度》一書,並開展了“讀靈魂的溫度•講身邊的春暉”主題讀書教育活動;創建春暉行動網站並榮獲“2009年度貴州省優秀文明誠信守法網站”稱號,全新製作了專題片《報得三春暉》、音樂電視《忘不了你呀媽媽》和《遊子吟》,《春暉》雜誌創刊;推出了春暉行動全新VI標識;通過以上工作,傳播春暉行動,弘揚中華文明,不斷激發人們的參與熱情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和推動我國的企業和公民積極參與春暉行動,影響和感召海外華人積極支持春暉行動。

  三、項目運作機制不斷健全
  充分發揮基金會服務公益事業的功能;不斷完善春暉項目庫建設,在全省命名30個“春暉行動示範項目”,發揮示範項目的帶動作用;實施了“春暉家園計劃”項目,採取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春暉使者、社會各界人士、地方黨政相關部門、受益群眾“五位一體”聯動機制,將農村發展需要的各種生産要素整合起來,以撬動社會民間資源參與我省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春暉家園計劃”項目實施以來,以操作模式新穎、實施效果明顯、示範帶動作用大、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倍受各級黨政重視、社會各界關注、廣大群眾認同。

  四、政策激勵機制不斷加強
  制定出臺《加強春暉行動宣傳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春暉行動宣傳工作的獎勵辦法;制定出臺《關於推進春暉行動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優秀春暉使者評選表彰制度》等文件,對工作完成好的地區和單位,以及在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和優秀“春暉使者”進行表彰,調動全社會參與春暉行動的積極性。

 

“CNTV-春暉行動”網絡公益捐助平臺簡介


  “CNTV-春暉行動”網絡公益捐助平臺為中國網絡電視臺與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聯合策劃並建設的網絡公益平臺,從善款募集、捐助理念、春暉幫扶、資訊傳播等多方位探索新型社會公益模式,逐步建立社會公益資源配置之間互動協調的機制,實現社會公益領域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創新。本平臺旨在為有能力並願意提供捐助的廣大愛心人士,尤其是普通網民搭建一個網上奉獻愛心的平臺,探索出公益事業的網絡傳播新模式,並利用網絡的互動參與特點,探索並實踐出平民公益時代的有效運作和廣泛傳播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