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陽朔:中國縣域旅遊的生動樣本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15:17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夏日裏的陽朔,煙雨濛濛。記者踩著自行車在蜿蜒的鄉村小路上駛過,就像在一幅水墨畫中穿行。聽昔日的漁民在蝴蝶飛舞的農家院裏講述他們從事旅遊的致富經,看經過荷蘭人、澳大利亞人、美國人改造後看似土屋茅舍內裏現代時尚的鄉村旅館,賞十里畫廊景區路邊的稻田、水牛和結滿夏橙的果樹,身心感到少有的放鬆。

  這就是陽朔,一個山水甲桂林、帶給人驚喜和回味的地方。西街的浪漫、《印象劉三姐》的創意、漓江與遇龍河的秀美、近70歲的“月亮媽媽”導遊會説8種語言的傳奇,都足以讓人嚮往。經過30多年的發展,陽朔已經成為中國縣域旅遊發展的生動樣本。

  農業大縣的旅遊支撐

  在陽朔,農家住宅多為“小青瓦、白粉墻、坡屋面、青石墻裙、木花格窗”,一幢幢兩三層的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樹中,成為山村裏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是該縣政府大力推廣的具有桂北民居風格的建築,農民按這種風格建房會得到政府的補貼,百姓的住房也成為陽朔的旅遊産品。在我們採訪的人員中,不管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他們提到最多的是十里畫廊、百里新村、千畝茶園、萬畝金桔。記者在陽朔採訪最深切的感受是,旅遊業已經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融為一體,與當地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局局長陳建軍頗為自豪地説,陽朔已經從原來的一江一河(漓江、遇龍河)、一山一樹(月亮山、大榕樹)、一街一戲(西街、《印象劉三姐》)的觀光型目的地,發展成為鄉村國際休閒目的地。發展旅遊不僅讓農民致富,而且為地方財政創造了大量稅收,陽朔改變了人們“旅遊只富民不富財政”的印象。

  據了解,去年陽朔旅遊總收入達38.6億元,相當於全縣GDP的55%;而與旅遊相關的企業産生的稅收對財政的貢獻率超過60%。

  陽朔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憑著上天賜予的山水資源,勤勞聰慧的陽朔人民從上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發展旅遊業。儘管靠旅遊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但不可能家家都搞旅遊。”陽朔縣委書記譚峰説,旅遊業發展起來之後,農業結構也在逐步調整,水果等經濟作物的比重逐步加大。比如陽朔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合金桔生長。農戶發現不僅金桔可以賣,桔樹也是遊客喜歡的景觀,許多遊客還願意付錢採摘,收入的增加讓農民種植金桔的積極性大為提高。政府因勢利導,依託金桔種植帶實施“百里新村”建設規劃。該縣的金桔種植從2000年前不足1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12萬畝。

  如今,百里新村成為自然景觀和生態農業相結合的典範,也是遊客喜歡的鄉村旅遊線路之一。

  陽朔的實踐證明:從單一的農業生産轉型為生産與旅遊服務相結合,把第一産業與第三産業有機結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形式之一;鄉村旅遊業發展起來後,農民就會想方設法發展壯大特色産業,創建更好的鄉村旅遊環境,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讓原住民從旅遊中受益

  從旅遊産業發展的規律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不把當地群眾的利益照顧到、保護好,發展就會受阻,陽朔也不例外。

  採訪縣委書記譚峰,是在一個農家樂裏。看到書記來了,周圍的村民親熱地跟他打招呼,一位村民拍著他的肩膀對記者説,“這可是我們的好書記!”

  “能和百姓的關係這麼融洽,您是怎麼做到的?”

  “是被‘圍'出來的。”這位在陽朔工作了10年的縣委書記毫不諱言。

  他感慨地説,漓江兩岸的農民為保護好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陽朔經濟發展卻受到了很大制約。最初搞旅遊,少數頭腦靈活的人賺了大錢,但大部分農民的收入卻並未增加。因開發管理與百姓利益發生衝突,譚峰曾經多次被農民們“包圍”質問。如何處理好旅遊開發和百姓利益之間的關係成為陽朔黨政領導思考的問題。

  “只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沒有處理不好的事情。”譚峰説,“老百姓不是懶漢,政府要給他們創造致富的條件。”

  正是因為從現實情況出發,因地制宜處理好利益相關各方的關係,越來越多的陽朔百姓成為旅遊發展的受益者。

  如今在陽朔,“農民身份的旅遊工作者們”,都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印象劉三姐》的演員,幾乎全部是當地農民,這些農民演員每月可從公司領取固定收入;政府為了規範遇龍河竹筏漂流市場,成立了溯源公司,管理這個既沒有大門更沒有圍墻的開放式景區。公司的員工都是遇龍河畔村莊的農民,兩岸村莊所有農民年底都可以從公司得到“分紅”——遇龍河環境資源保護費;許多村民家庭,丈夫當演員、做筏工,妻子做導遊,還有的在家裏開起農家樂,當上了老闆。

  通過種植金桔富裕起來的農民,“政府正在引導他們利用好第一桶金,鼓勵他們向小微企業轉型。”譚峰説。

  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

  漓江80多公里的遊覽線路,有60多公里在陽朔,遇龍河兩岸也是風景絕佳,但當地政府並沒有把青山綠水當成招商引資的“搖錢樹”。

  “很多大企業都想在這裡‘指點江山',掙快錢,但陽朔缺的不是房地産,而是旅遊設施和對老百姓的責任”。縣長鐘洪對記者説。

  該縣先後出臺一系列保護漓江生態環境的強力舉措:

  ——投資2000萬元實施“百里漓江綠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植樹20多萬株,解決了漓江沿線綠化品種欠缺和色彩平淡問題,實現了“一河清水、兩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投資2.2億元實施漓江生態護岸工程,採用矮堤護腳、坡面植草和鐵絲網籠護坡的形式對漓江河堤進行生態護岸。工程建設長度69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投資7500萬元的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

  ——投資1.2億元實施漓江沿岸民居風貌改造工程,對漓江沿岸4300戶民居按照“坡屋面、小青瓦、白粉墻、花格窗、吊陽臺”的桂北民居風格整治改造,硬化村道85.3公里,拆土坯房180座,建景觀亭20處。

  ——投資2.05億元實施漓江清潔“免疫”工程,在漓江沿岸建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場,同時開展全縣竹製品廠污水集中治理和縣城水系整治,目前已投入資金超1億元,關停、拆除漓江及其支流沿岸工業企業146家。

  ——做出建設新城區的戰略決策,以緩解老城區壓力,減少老城區生活用水對漓江的污染,目前新城區建設在順利推進中。

  ……

  多年來,由於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漓江環境保護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僅是當地政府把保護好青山綠水當成責任和使命,百姓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在歷村一家農家樂,老闆娘和我們談的最多的是環保。她們家新蓋房子用的建築材料都是舊的,生活廢水也都經過處理才排出。她對記者説,現在村民不會亂扔垃圾,看到遊客丟的垃圾都會撿起來。她認為村裏缺乏統一規劃,“還是顯得有點亂”。她準備和20年前認識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合作,在遇龍河邊建一座環保酒店。

  無論從發展理念還是發展水平,陽朔都堪稱中國縣域旅遊發展的樣本,但這裡也同樣存在著“發展中的煩惱”。比如,西街人滿為患,過於喧囂了,徒步遊産品的開發還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自行車騎遊産品還需要更加細緻地設計規劃……這些都考驗著陽朔的智慧。

  正如譚峰所説:“旅遊是創造幸福的産業,急不來,需要一年一年積累。甲天下的山水需要甲天下的服務和開發能力。”我們期待著陽朔人創造出更多的神奇。(吳曉梅)

  來源:中國旅遊報

熱詞:

  • 生態護岸
  • 漓江
  • 縣域
  • 旅遊發展
  • 陽朔旅遊
  • 旅遊設施
  • 旅遊報
  • 旅遊産品
  • 旅遊開發
  • 旅遊産業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