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環境報記者 梁雅麗 通訊員 陳宏 桂林報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去年底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標誌著漓江流域生態環保納入了法制軌道。這是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堅持做好漓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體現,以法律手段保障漓江的山更綠、水更清、風景更迷人。
漓江是廣西風光的精華,是桂林山水的精髓。“條例”明確在漓江生態環境保護範圍內禁止砍伐、侵佔林地、燒山開墾、違規開采地下水、採砂採石、直排污水、非法捕撈、破壞地形地貌以及不合理的養殖、餐飲、建設和旅遊活動,為保護和改善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促進流域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學保護漓江工作。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最近指出,要依法管理和保護好漓江,切實做好上游水源林保護和兩岸生態治理工作,把漓江建設得更加美麗。
在破解漓江保護和城市發展的難題中,桂林市提出了“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2008年,桂林市成立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賦予漓江管理機構行政管理執行權,確保漓江保護有強有力的組織機構。
桂林市積極推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從源頭上控制漓江流域農村面源污染。在水果産區、稻作區大力推廣“豬—沼—果”、“稻—燈—魚—菇”等模式,初步形成適宜漓江流域農業生産發展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桂林市在農村能源建設方面摸索出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循環農業示範市。在漓江流域共建省柴節能灶31.71萬個,安裝太陽能熱水器3.09萬平方米,建設沼氣池18.79萬座,適宜建池入戶率80.95%。
在造林綠化方面,成立桂林市漓江綠化管理站,10多年來在漓江流域總投資達3.05億元,共完成人工造林15.79萬公頃,封山育林12.23萬公頃。經過努力,桂林市五城區石山綠化率達到76.38%,漓江兩岸21萬畝石山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覆蓋率達到60%以上。
“水”的問題,是科學保護漓江的主要因素。桂林市實施漓江補水工程,在漓江上遊投資33億元修建斧子口、小溶江、川江3座總庫容4.67億立方米的水庫,在汛期攔蓄洪水,枯水季節
對漓江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建成後,3座水庫將成為桂林市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漓江生態補水的重要水源工程,每年可向漓江補水2.53億立方米,解決長期以來漓江枯水期嚴重缺水問題,保證漓江生態環境用水和漓江旅遊環境用水需要,使漓江生態環境、通航條件和山水自然景觀環境得到良好改善。
加強漓江生態護岸建設。目前桂林市城區已建成防洪堤(護岸)42.11公里,疏浚整治河道12.10公里。根據桂林市防洪總體規劃,在市區漓江及其支流桃花江、小東江沿岸兩側修建城市生態護岸79公里。工程的實施,既防止了漓江的水土流失,又保護了漓江的自然環境。
從源頭上控制對漓江的污染,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資源的項目選址在漓江上遊,同時加快對漓江上遊兩岸現有企業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淘汰落後的生産工藝和設備。通過多年的努力,漓江市區段目前已基本沒有工業企業的排污口,市區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基本穩定,並做到了達標排放。
另外,加強對漓江水質的動態監測,每年定期對漓江及支流的水質情況進行監測,在漓江幹流設置5個監測斷面,在支流上設置7個監測斷面,共監測項目26項。從近幾年的監測情況看,漓江水質始終處於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