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 (陳杏萍 吳練勳)“三江山清水秀,是我到過中國侗族地區木質建設保存最好、民族風情最濃的地方。在這裡旅遊,真的是在享受!”6月14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程陽景區裏,來自法國法蘭西島的Bernard先生對著程陽風雨橋豎起了大拇指。
保護和開發三江文化遺産,讓三江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獨特風格魅力的侗族文化遺産異彩于中國,求聞達於世界,是三江縣委、縣政府多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據悉,全國目前有侗族人口300萬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及廣西交界處。全國有五個侗族自治縣,分別是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成立於1952年12月3日,目前全縣人口為38萬人,其中侗族有21.7萬人。近年來,三江按照“彰顯特色”的發展思路,以“做大做強民族文化旅遊”為目標開發旅遊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原則,修建了三江鼓樓、三江風雨橋、侗鄉鳥巢等標誌性建築,修復了丹洲古城,新建了月亮街和侗族歷史文化碑廊,並結合“四改”(寨改、水改、電改、灶改)工程,對民族村寨進行重點規劃和保護。這一切,展示了“中國侗族在三江”旅遊品牌的魅力。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影響最深遠。三江木建築數量之多、式樣之繁、造型之美、技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三江侗族木質建築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工藝堪稱一絕。整座建築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連枋不用一顆鐵釘,全以榫卯連接,結構牢固,接合縝密,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目前全縣共有保存較好的侗寨近200個、風雨橋120多座、鼓樓200多座,贏得了“世界橋樓之鄉”的美譽。其中,馬胖鼓樓、程陽永濟橋、岜團橋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也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而楊似玉以“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此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最多、保護最好。三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侗族大歌名氣四海,木構建築技藝堪稱世界一絕。三江的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侗族大歌、侗戲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全縣建立文化信息資源子名錄1017條,已整理歸檔700余條。獲縣級保護名錄16項,市級保護名錄11項,自治區保護名錄9項,國家級保護名錄3項。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縣級30名,市級11名,自治區級12名,國家級3名。三江成為這五個侗族自治縣中文化遺産最集中、獲得國家級和區級保護名錄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個侗族自治縣。
文化産業發展最好最快。三江在加快發展文化産業中,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特色文化資源,使文化産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三江成功舉辦了八屆“中國侗族多耶節”,該節先後還獲得了中國十大品牌節慶、中國十大最具特色民族節慶等殊榮。近年來,分別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侗族刺繡”“侗族農民畫”等七大傳承基地。目前,侗族刺繡、侗族百家宴、農民畫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産業。三江還精心策劃包裝民族歌舞,成功打造全景再現集侗族婚戀、勞作、歌舞、民風民俗等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動劇目《坐夜》。該劇目自2011年10月在第八屆中國侗族多耶節上演以來,以每晚一場的頻率,已演出100多場,深受觀眾喜愛。《坐夜》已成為三江文化産業發展道路上一個锃亮的品牌。
城市建設最具侗民族特色。近幾年,三江按照“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興城”的理念,圍繞創建“中國三江大侗寨國家4A級景區”目標,彰顯城市個性,與三江的民族文化有機融合,著力打造獨具魅力的“大侗寨”。將侗族元素融入城市景觀、建築立面、城市色調,凸顯了三江侗鄉風情和侗寨民居的特色。先後在縣城建成了世界最長三江風雨橋、最大最高三江鼓樓等獨具民族特色的侗族標誌性建築群,與目前正在建設中的中國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博物館呼應,一個獨具特色的“中國三江大侗寨”呼之欲出。
“中國侗族在三江”這塊品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據統計,今年1至5月,三江旅遊總人數62.3萬人次,同比增13%;社會旅遊總收入24920萬元,同比增14.5%;其中入境遊客2.6萬人次,同比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