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廣西三江:民族文化鋪就致富路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1:18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由文化部頒發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美譽日前花落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記者來到這裡採訪發現,濃郁的侗族風情民俗,獨特的橋樓建築文化,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源頭活水”。

  來到縣城所在地古宜鎮,迎面撲來一股濃濃的“侗味”:多耶廣場上,世界最大的鼓樓高高聳立;鼓樓南面坐落著世界最大的侗家鬥牛場侗鄉鳥巢;西南面則是三江風雨橋,小鼓樓及木質結構休閒長廊隨處可見;還有侗寨裏的大巷道月亮街、油茶街……

  夜幕降臨,月光星星點點灑在地面上,寨子裏的小夥拿著自製的牛腿琴,一邊拉著琴弦,一邊唱著邀約歌,在心儀姑娘的吊樓下徘徊……悠揚、悅耳的侗族歌聲,讓現場的觀眾仿佛走進了原生態的侗族婚戀、勞作、歌舞場景。

  就在去年,三江縣引入民營資本7000多萬元,打造以侗族大歌為主要元素的大型實景演齣劇目《坐夜》,再現集侗族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動。自去年10月上演以來,演出超過100場,觀看人數6萬多人,創下100多萬元的收入,成為三江一張锃亮的文化名片。

  “百家宴”在三江侗鄉流行有數百年。記者來到林溪鄉冠小屯,當地的群眾依託程陽八寨景區的優勢,有聲有色地搞起了旅遊業。記者發現,這裡的“侗族百家宴傳承點”已實現全民化,148戶人家戶均兩人以上從事旅館、餐飲、旅遊商品經營,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1萬多人次,旅遊收入有600多萬元。

  農民畫、侗族大歌、侗族刺繡……在三江,這些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充滿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成為了農民增收的有力載體。“去年光是刺繡就收入1萬多元。”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侗族刺繡民間藝人楊甜告訴記者,在同樂鄉,還有500多名農村婦女通過刺繡,走上了致富道路。

  花炮升旗祭祀儀式、千人侗族多耶歌舞展演、搶花炮……陽春三月,素有“東方橄欖球、中國式狂歡節”美譽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月三”傳統花炮節便會如約而至。作為當地一年一度的節慶活動,花炮節有著500多年曆史,至今已舉行整整128屆。大批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一極具挑戰性、剌激性的大型民族體育盛會。

  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也促進了三江縣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記者了解到, 2011年,三江全縣接待遊客131.53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5.26億元,同比增長30%和46%;今年1月至4月,入境旅遊人數為49.1萬人次,社會總收入19640萬元,同比增長24%和26%。(光明日報記者劉 昆 光明日報通訊員 梁家海)

熱詞:

  • 月亮街
  • 牛腿琴
  • 三江侗鄉
  • 廣西三江
  • 三江縣
  • 致富路
  • 百家宴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搜索更多月亮街 牛腿琴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