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柳州市啟動婦女手工製作産品擂臺賽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5:14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柳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記者姜立攝

  用竹絲制畫、用手工鉤花做時尚包、用串珠做工藝品、用石頭製作樂器、用藤條編織籃子……3月2日的柳州市人民廣場下沉式舞臺,琳瑯滿目的手工製品吸引著市民——柳州市婦女手工製作産品擂臺賽暨少數民族手工技能才藝展示活動在此啟動。

  當天雖然細雨濛濛,卻擋不住參賽選手和市民們的熱情。記者走馬觀花,感受選手靈巧和市民的驚嘆。

  1.搭建平臺“秀”手藝

  圍著下沉式廣場,各類手工製品“攤點 ”一字排開,有刺繡 、編織 、手工服飾 、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共106項,參賽選手是來自六縣四城區的85名婦女,她們帶來了自己引以為豪的手工製品 。

  民族特色的展品,特別得到人們的追捧,有瑤族的刺繡 、侗族的藤編 、苗族的服裝等 。在來自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服飾攤點前,聚集著大批“粉絲 ”,幾名身穿苗服的少女成為現場模特,各路“長槍短炮 ”對著她們“咔咔 ”地猛拍 。由城中區選送的白褲瑤繡品展,展出了白褲瑤手工服飾 。“攤主 ”告訴記者,她老家在河池南丹縣,來柳州已經好幾年了,白褲瑤在全國不到10000人,大多還在大山裏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那裏的婦女都會做手工衣物 。她從小就喜歡手工製作,能把自己民族的東西拿 來向大家展示,很自豪 。

  融水縣華融竹編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製作的竹編畫《隱形觀音》,被這次活動評為十大特優産品之一 。竹編畫選用融水大苗山生長的竹子做材料,用薄如蟬翼 、細如髮絲的竹絲編織出來的畫,細膩而逼真 。“這些畫都是純手工製作,要經過選竹 、鋸竹 、刮青 、分薄篾層 、三防處理 、染色和分絲,最後才進行編織 。”展臺負責人賈茜萍向記者介紹説,展臺上的《平安富貴圖》《鬥牛圖》 等作品,都是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現在,她已經在融水成立了目前廣西唯一從事竹編畫的民營合作社 。

  在現場同時舉辦的“恒愛行動 ”愛心媽媽現場編織擂臺賽,也吸引了100多名來自各社區的愛心媽媽現場打擂臺 、“秀 ”手藝 。

  2.琳瑯滿目有市場

  為了給全市廣大婦女搭建一個交流興趣愛好的平臺,倡導廣大婦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選擇居家創業就業,用自己的巧手創造美好生活,市婦聯特意&&舉辦了這次以“婦女巧手展風采 、居家就業促增收 ”為主題的擂臺賽暨才藝展示活動 。

  46歲的農達花原來在崇左寧明縣工作,下崗後來到柳州,她向親戚石海雲學到一手鉤花做手提包 、用串珠做時尚包的手藝 。展臺上,她們的攤點前圍著裏三層外三層的“顧客 ”,紛紛打聽她們的包包賣多少錢 、在哪有賣 、是否可以拜師傅……她倆告訴記者,誰要學都可以,她們免費教大家 。57歲的顧麗在退休後選擇了學串珠手藝,她用串珠做各式各樣的動物 。

  她的展臺前,圍著不少市民,有位阿姨拿起一隻龍問價 。她告訴記者,自己是顧麗的“粉絲 ”,家裏已經有好多她做的工藝品了 。從南丹縣來柳投靠妹妹的38歲的羅美鳳,用3年時間繡的十字繡《琴棋書畫》,現場被商家看中,以30萬元價格成交 。

  當天,現場有20多個品種和商家簽訂了銷售合同,3個品種成為我市對外交流的紀念品 。

  3.謀求發展靠自己

  在現場,很多選手告訴記者,她們要靠自己的手藝謀求自身的發展。

  來自柳南區金綠洲社區49歲的廖娟,前幾年失業後,為打發時間,在家裏做起了沙畫和景泰藍工藝畫。剛開始純屬個人愛好,後來在丈夫的建議和支持下,她開始聯絡一些想通過做工藝畫就業的婦女。現在,她通過免費培訓和統一找銷路,還可以幫助其他下崗婦女居家就業。

  30多歲的曹銀柳曾是市區一家超市的收銀員,現在夫妻倆通過代理做剪紙生意。她在擂臺賽上帶來了磁性剪紙。她告訴記者,雖然做這個行業不久,但是已經有了銷路,主要是家庭裝飾用的。他們想通過剪紙藝術“揚文化 、傳教育 、促就業 ”,還可以免費教大家,並幫助尋找銷路 。

  來自柳南區廣電社區“巾幗民族繡坊 ”的姐妹們,拿出了她們的作品,引來很多市民訂購或商定培訓計劃 。這個繡坊于2008年正式掛牌成立,有插畫 、手工剪紙 、編織 、服飾製作等,現在繡坊已經發展到30多人,共組織培訓下崗人員200多人次 、手工藝愛好者500多人次,有近百人通過繡坊的培訓實現居家就業。

  參加這次活動的作品,都是由六縣四城區選送。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各級婦聯組織採取“三抓一用 ”的辦法,推動柳州城鄉婦女居家創業就業。比如最早推廣居家就業的柳南區婦聯,從2009年底就開始帶隊前往中國繡球之鄉百色靖西學習,之後再在永前西社區成立手工坊。如今手工坊製作的繡球、領帶、畫軸、錦囊等,已走向市內外甚至海外市場。

  幾年來,我市各 級婦聯通過宣傳、培訓、小額信貸等手段,增強婦女居家就業的信心、提升婦女居家就業的技能、扶持一批婦女居家創業就業。近年來共培訓城鄉婦女3萬人次;全市舉辦婦女居家創業就業擂臺賽30多場次,有13000多名選手參加比賽;截至2011年底,已建立128個居家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涌現出680名居家創業就業女能手、1850個“巾幗特色居家創業就業家庭 ”。 (記者張曉軍)

熱詞:

  • 婦女
  • 手工製品
  • 擂臺賽
  • 手工坊
  • 居家
  • 創業就業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