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拓荒牛”耕耘九載 新城市桂中崛起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在來賓市視察城市規劃館。

自治區主席馬飚在來賓市檢查指導項目建設。

  來賓市開展的“三求”文化惠農工程為農民帶來了舞臺、球場、村級公共服務綜合樓。目前,這項工程已經覆蓋所有行政村,為來賓贏得了“全國村級公共服務示範區創建城市”、“全國全民健身示範試點城市”等全國性榮譽。圖為該市某村農民文藝隊在表演。

合山電廠60萬千瓦機組“上大壓小”項目施工現場。

“桂中水城”一角。

正在建設中的“桂中水城”項目,圖為已初見雛形的項目一段。

  陳 坤 楊天臺 韋鶴群 黃光熒 文/圖

  9年前,一個縣城,一片甘蔗地;

  9年後,一座新城,高樓林立,人氣興旺。

  9年前,來賓新建地級市,廣大幹群發揚“拓荒牛”精神,開始在一張白紙上描繪一座新城;

  9年後,城北新區崛起,城市面積擴大一倍,經濟總量更是翻了兩番,“三求”惠農工程、基層黨建、城區警務改革等工作品牌在全國、全區打響,一些“來賓模式”、“來賓經驗”得到推廣,“天下來賓、來者上賓”的城市名片更加響亮。

  9年來,在中央、自治區的正確領導下,來賓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銳意進取,克難攻堅,促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的臺階,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實現來賓全市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等11個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以上。其中,全市生産總值達到405.2億元,年均增長14.6%;財政收入達到43.1億元,年均增長19.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306.9億元,年均增長40.1%,增幅均排在全區中上水平。

  2011年12月28日,來賓市迎來建市9週年的喜慶日子。

  撫今追昔,來賓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興城市,變成了一座初具規模有一定影響力的桂中新城。溫家寶、賈慶林、李克強、杜青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來賓視察,並對來賓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城建篇:富規劃,窮建設,繪新城

  談及來賓市城市的變化,人們不禁感嘆:變大了,變美了!來賓正在由一座縣城嬗變成一座新興現代化城市。

  變舊城為新城,變小城為大城。城市人口由建市之初的10余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20多萬人。城北新區、來華投資區已具現代化城市雛形。來賓市最新的變化始於2008年,新一屆班子提出了“富規劃、窮建設”的理念,在人、財、力方面對規劃給予傾斜。新總規規劃的來賓中心城人口從43萬人擴大為84萬人,建設用地規模從49.5平方公里擴大為110.4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基本上翻了一番。

  “促使來賓變化的原因很多,有幾屆領導班子的奮鬥,有新來賓人的‘拓荒牛’精神。然而,影響最大的因素當屬‘富規劃、窮建設’的科學思路。”不少專家如此解讀來賓的變化。

  “富規劃”,給科學建城預留了廣闊空間。來賓決策者本著對城市負責的態度,堅持城市建設,規劃先行。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規劃編制經費1億多元,是建市後前5年總和的2.6倍。2008年下半年,新規劃體系基本成型,2009年4月獲自治區批復。“富規劃”理念,整合挖掘土地資源,甚至變廢為寶,適應了快速工業化、城鎮化對城市發展提出的用地要求。位於來賓主城區以北20公里的鳳凰鎮,是柳南高速公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城鎮,這裡有一塊近10平方公里的廢棄礦山,自上世紀70年代已劃為國有。新總規將其規劃進城市用地,預備合理開發利用,不但可以解決城市用地問題,也對當地的生態環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城市用地變大了,來賓市卻本著節約用地的原則,明確了向“空中發展”的城市建設理念,大力推進城市中心區的高樓建設,要求項目建設時多建高樓、多留綠地,加大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以此提升城市的環境品質。特別是在中心區、高速公路兩側等重點區域,所有的項目建設均以高層建築為主。

  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來賓注重從自身文化和自然條件出發,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在規劃上融入壯族文化、盤古文化、民居文化、奇石文化等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資源和遺産,突出來賓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比如,“桂中水城”規劃將來賓文化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來賓市雖有紅水河、北之江繞城而過,但城內水系並不發達。為增添城市生氣,讓城市更靚麗,來賓市邀請了國內外數家知名設計單位參與競標,科學規劃“水城”——每一個景點、每一處湖泊,都根據各自不同的位置,注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

  “窮建設”,是以靈活的方式,用有限的錢辦更多的事。城市建設需要資金投入,來賓市本級財力貧乏,錢從哪來?除了利用國家擴內需寬鬆的貨幣政策,向金融機構貸款外,還通過BT、BOT等多種建設模式,解決了桂中大道延長線、教育園區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建設資金。該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説,目前,來賓市本級的城投公司、水投公司等七大投融資新平臺已經建立,各縣(區、市)也組建或正在籌建各自的投融資平臺。

  此外,來賓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市城鎮人口達91萬人,城鎮化率由2005年的25.96%提高到2010年的33.5%,年均增加1.5個百分點。縣城、重點鄉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風貌改造成效凸顯。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項目篇:項目建設為發展提速

  來賓地處桂中旱片,十年九旱。

  1957~2008年的51年間,旱災發生高達76次。特別是近年來,連年遭遇乾旱,大部分水庫乾涸,不少江河斷流,農作物大面積乾枯絕收,群眾生活生産用水十分困難。

  早在幾年前,桂中治旱工程就開始申報,但因其投入大經濟效益低,一直未能獲批。近幾年來,該市靈活運用國家針對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將著眼點放在200萬農民受惠和保證糧食安全的角度去包裝項目,最終獲得投資39億元的桂中治旱樂灘引水工程和投資45億元的桂中農村土地整治工程。

  這2項工程分別於去年7月31日和11月12日開工。項目的建成,對來賓農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歷史意義,來賓的農村面貌和生産生活條件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桂中治旱樂灘引水工程位於來賓市境內,灌區以樂灘電站水庫作為水源,灌溉下游兩岸4個縣(市、區)27個鄉鎮,設計灌溉面積為128.79萬畝,灌區幹渠總長214.86公里,項目估算總投資39億元,可解決121萬人口的飲水問題。桂中土地整理工程涉及6縣(市、區),59個鄉鎮,331個行政村。建設總規模為13.33萬多公頃,預計新增耕地面積6956.11公頃,平均出地率為5.22%。目前,這兩個項目正在桂中大地如火如荼的推進,土地整治工程預計明年3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明年年底,第二期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

  除了這一特大項目外,近年來,該市項目建設取得較大突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70個。

  東糖集團、匯元錳業、橋鞏電站、銀海鋁業、華潤水泥、天成紙業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投産,塑料光纖、建陶基地、金龜島綜合開發、等一批投資幾十億元的重大新興産業項目實現開工或落地,高速公路、鐵路、西江黃金水道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推進,發展後勁明顯增強。開展工業園區建設大會戰,形成“一區四園五帶”工業格局,特別是建成1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成為全區節約集約用地的典範。節能減排任務提前完成,糖業循環經濟走在全國前列,“熱電聯産”模式在全區産生一定影響。

  民生篇:“小財政”撬動“大民生”

  民生問題無小事,百姓利益大於天。

  2009年,來賓市在完成自治區下達的“規定動作”為民辦10件實事外,還自我加壓,明確增加了體現來賓特色的7件實事——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解決1000戶殘疾人的危房改造問題、完成100個村屯的巷道硬化等。去年,該市又向全市260萬各族人民鄭重承諾:繼續自我加壓,在農村實施“10個大石山村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每個行政村建1個垃圾池和1個公廁、配備1輛垃圾運輸車”等九大為民辦實事項目。

  3年累計投入110億元!來賓作為財力有限的“小城市”,描繪了溫暖民心的民生“大圖景”。

  得益於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實施,該市724個村全部完成1~2公里的小型水利渠道建設;今年這項工作在所有行政村全面鋪開,已建成水利毛渠2000公里,力爭5年內完成5000公里的小型水利渠道建設。

  3年來,該市不斷加大對民生建設投入,把錢用在刀刃上,著力解決群眾最迫切、最需要、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批民生工程相繼啟動或如期完工。自2009年年初開展的“求樂、求知、求技”惠農工程,總投資2.5億元,搭建了農村文化平臺,將村級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整合起來,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如醫療服務、計生服務、文化服務等都在這一平臺得到體現,基本實現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讓農民在家門口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舞臺。

  此外,該市投資12.5億元,解決了12.2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沼氣池1.24萬座,改造電網470.58公里,建成公路212.81公里,建成衛生服務項目56個、計生服務站25個,改造初中校舍面積1.27萬平方米,建設中等職業學校校舍面積5961平方米,建成基層文化站28個。

  政府鋪就民生路,百姓幸福在延伸。短短幾年,來賓廣大農村不僅修了路、建了樓、硬化了巷道,而且大興文明之風,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近3年來,針對醫療、教育、住房等群眾關心的基礎設施薄弱環節,來賓市掀起了一波波建設熱潮。教育、醫療和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新建成啟慧幼兒園、祥和小學、來賓六中、來賓高中,新的市人民醫院正在加快建設,教育園區正在緊張籌建中。

  公益性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人民公園、金海公園和翠屏山公園已全部建成並向市民開放,農民體育館、文化藝術中心也將於年底完工。與此同時,群眾關注的就業也傳來喜報,來自該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累計新增城鎮就業6.62萬人,完成規劃目標的174.31%,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年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達6.5萬人,均超額完成任務。

  工業篇:農業地區到工業城市

  建市之初,來賓市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地區。為加快發展步伐,來賓市委、市政府確立並始終堅持工業核心發展戰略,實現了工業增加值超過農業增加值的重大突破,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成為主導經濟發展的第一力量,來賓正式跨入工業城市行列,正朝著“廣西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的目標闊步前進。

  2010年,全市工業總産值實現405.2億元,平均增長14.6%。5年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308.46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1倍。工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從35.1%提高到39.1%,形成了以電力、冶金、制糖及綜合利用為支柱産業,鋁業、漿紙、建材、繭絲、農林産品加工等産業共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市工業區、武宣工業區、合山産業轉型工業區獲自治區A類産業園認證,象州石龍工業區、忻城紅渡工業區獲自治區B類産業園認證,園區規劃面積109.88平方公里,市工業區總産值突破200億元,形成了“一區四園五帶”的工業佈局。循環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建成全區第一家垃圾焚燒發電廠,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糖業循環經濟體系,在全區首創“熱電聯産”模式,成為廣西工業園區集中供熱的典範。經過5年的努力,銀海鋁業、來賓冶煉廠、大唐合山電力、中鋼廣鐵公司、東糖集團等9家企業年産值分別超10億元,永鑫糖業、紅河糖廠等50家企業年産值分別超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4%,工業化率由1.10提高到1.54,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

  此外,産業結構實現了由單一到多元發展的轉變。在制糖、電力、冶金三大傳統支柱産業得到鞏固提升的同時,鋁業、農林産品深加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産業,建材、石材、制藥等特色産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建陶、修造船、電子信息、汽車配件等新興産業填補了我市産業發展的空白,長期困擾來賓的産業結構單一問題實現突破,多元發展的産業格局初步形成。

  黨建篇:創新機制激發活力

  來賓市始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創出了不少工作品牌。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三個五”創先爭優活動為重點,率先實施村級幹部選拔培養、教育培訓、激勵保障、管理監督等四項機制,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區領導的等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作了重要批示。創新“五大平臺”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得到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讚揚。加大基層黨員培訓力度,實施村級幹部區外學習培訓計劃,創新開展市直機關黨員大輪訓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施年輕幹部挂職鍛鍊“雙百”工程,得到自治區黨委的充分肯定。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創新開展行風政風大評議活動,在全區率先成立招投標管理局、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工作巡視局。加大查處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全市紀檢部門立案違法違紀案件190件,結案237件(含歷年),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41件,該市企業界對“當地官員操守清廉滿意度”排全區第二位,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排全區第四位,黨風、政風、行風有了進一步好轉。

  近年來,來賓市還積極探索改進幹部選拔選舉制度、擴大基層黨內民主的新途徑新舉措:2008年,首次拿出忻城縣北更鄉黨委書記職位進行公推差選(公開推薦、差額選舉)試點;去年繼續擴大試點,在全市6個縣(市、區)各拿出1名鄉鎮黨委書記職位開展公推差選;今年鄉鎮換屆中,對3個鄉鎮24名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公推差選,同時還在全市範圍內公推差選92名鄉鎮黨政正職候任人選;今年9月,該市拿出市直機關30名處級崗位(含5名正處級領導崗位)公推差選,同時,在武宣等縣拿出縣直機關正科級領導崗位進行公推差選。此舉對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基層黨內民主産生了積極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對此批示肯定。

  即將過去的一年,來賓市又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和創先爭優等主題活動,創新開展“學文件”活動,幹部素質明顯提高,作風明顯好轉,執政能力明顯增強,得到了自治區黨委的肯定,並向全區推廣。

熱詞:

  • 來賓市
  • 科學發展觀
  • 農村公共服務
  • 拓荒牛
  • 黨內民主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