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壯鄉廣西:從後發展昂首邁向開放前沿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6: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千帆競發北部灣,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作為中國沿海經濟新一極,崢嶸漸露。

  為實現江海聯動,2009年9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吹響打造億噸“西江黃金水道”的號角,如今臺泥、華電、華潤等一大批企業入駐西江兩岸,兩千里西江風起潮涌。

  2009年底,國家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兩區一帶”概念提出,廣西的戰略定位、發展方向得到中央肯定。

  2011年10月26日,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下帷幕。八屆博覽會共有30多萬客商參展、近50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15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南寧渠道”成為踐行國家戰略的重要舞臺……

  長期以來,老、少、邊、山、窮是外界對廣西的印象。但是在最近幾年,勵精圖治的廣西一次次強勢闖入人們的視野,迅速成為我國對接東盟的前沿和窗口,成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大通道、交流大橋梁、合作大平臺,壯鄉人民用自己的故事改寫著中國區域經濟的版圖。

  強勢改寫中國區域經濟版圖

  2008年,世界經濟充滿寒意。正是在這一年,自治區政府與中國電子集團合作的北海電子産業園開始建設。開工一年,就引進13家電子企業,産值一躍超過百億元,佔廣西電子産業半壁江山。

  這片充滿活力的園區內,每時每刻都誕生著奇跡——廣西生産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第一台海量存儲器等,均貼有北海電子産業園的標簽!

  北海電子産業園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縮影。經過4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以石化、鋼鐵、林漿紙、電子、能源、生物制藥為主的産業集群初步形成。

  在革命老區百色,一個新型鋁工業城已經崛起于紅色大地之上。平果鋁、信發鋁、銀海鋁……一個個大型鋁工業企業拔地而起。今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百色生態型鋁産業示範基地,預計到2015年百色工業總産值將突破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400億元。

  今天的廣西,北部灣畔千帆競發,西江水道熱潮涌動,紅色土地潛力迸發,千里邊疆繁榮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5年來廣西取得成就碩果纍纍:

  ——重大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西南地區第一個大型煉油廠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廠建成投産,西部地區第一座核電站防城港紅沙核電站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開工竣工,廣西從交通末梢變成連接中國與東盟的國際通道、華南與西南的交通樞紐。沿海港口總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內河港口總吞吐能力達到6000萬噸。

  ——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目前,廣西已初步建成我國重要的制糖基地、鋁工業基地、錳加工基地、水電基地和林漿紙一體化基地。食糖、微型汽車、輪式裝載機等産品市場佔有率在全國排第1位。桑蠶、木薯、速生豐産林等産量均居全國第1位。

  “廣西將全力構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在西部地區爭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在此間舉行的廣西第十次黨代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的講話擲地有聲。

  全力打造中國東盟合作大平臺

  當前,歐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對中國與東盟企業特別是以外貿為主的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衝擊。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平臺,探尋商機。

  在10月21日—26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西部省份紛紛借這一平臺開拓東盟市場。山西、安徽、甘肅等多個省區踴躍組團參展參會,不失時機地利用博覽會平臺進一步擴大和東盟的合作。

  中國—東盟博覽會副秘書長農融説,博覽會自2004年開始舉辦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中國東盟貿易便利化《南寧倡議》、有關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南寧聯合宣言》、中國-東盟出版行業合作《南寧宣言》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在此達成,“南寧渠道”已經成為踐行國家戰略的重要舞臺。

  在全長1020公里的中越廣西邊境線上,分佈著5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國家二類口岸、4個邊貿碼頭和25對邊民貿易互市點。正是在這些地方,廣西人在諸多領域進行著與東盟合作的創新實踐:

  ——2010年6月29日,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建設廣西東興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等相繼建成,廣西保稅物流體系初具雛形;

  ——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深化,它們將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合作提供可借鑒的參考模式。

  從交通物流體系建設到跨境經濟合作,從文化交流到合作機制建設,今天的廣西,已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成為連接多區域的交流橋梁、合作平臺與國際通道。

  富民惠民是改革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柳州是廣西的老工業基地,全市工業涵蓋了30多個行業,有工業企業2500多家。多年來,改制企業的職工住宅大多為原企業自建,也有部分住宅是由單身宿舍樓、辦公樓改建而來的。其中,很多住宅是幾家人合住,普遍為紅磚房、大板房,結構簡單,年久失修,周邊配套不全,甚至有不少是危房。

  為此,柳州從2008年起大力實施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工程,以政府“零負債、零收益”的方式運作,並且按照“就地安置、以小房換大房”的原則讓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在農村,安居同樣是百姓的生存之本。廣西是洪澇災害多發區,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廣西平均每年倒塌農村房屋3.28萬戶,自治區財政平均每年需投入1.97億元用於補助重建。為保障廣西1000多萬戶農民的住房安全,今年廣西啟動了住房政策性災害保險試點,財政全額出資給農民買住房保險,為農民編織防災減災的“安全網”。

  “十一五”期間,廣西1064萬人口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114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縣(市、區)全覆蓋,農民參合率達到93.1%,全區有64萬城市居民、316萬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一系列數字背後折射的是民生幸福,是廣西黨委、政府始終將富民惠民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過去5年,廣西在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累計3370億元,年均增長32.6%,比“十五”期間增加2.3倍。

  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説,民生無小事,件件總關情,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才能打牢社會和諧基礎。未來5年,廣西將以人為本保民生,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軍偉)

熱詞:

  • 保稅港區
  • 江海聯動
  • 紅色大地
  • 科學發展觀
  • 廣西東興
  • 廣西經濟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