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西50年:窮鄉僻壤成開放前沿 貧困落後成總體小康

 

CCTV.com  2008年12月03日 10: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廣西50週年大慶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專電 12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郭聲琨、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下一步建設的新舉措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郭聲琨[視頻]

郭聲琨:從窮鄉僻壤變成開放前沿 從貧困落後變成總體小康

  2008年12月11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紀念日。辦好50週年大慶,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廣西的重托,是廣西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事,也是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大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的50年,是不平凡的50年。50年來,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生産力到生産關係,從經濟建設到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從城市到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0年風雨兼程,50年滄海桑田,廣西已從窮鄉僻壤變成開放前沿,已從貧困落後變成總體小康,悄然崛起于祖國南疆。

  當前,廣西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前景無比廣闊,未來無限美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廣西改革發展,尤其是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親臨廣西考察指導,對廣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希望。我們將以舉辦好自治區成立50週年大慶為契機,進一步振奮全區各族人民精神,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好局面,進一步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以廣西改革發展的新成就來展示科學發展觀的成功實踐、展示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偉大勝利。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視頻]

馬飚:50年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廣西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壯、漢、瑤、苗等12個世居民族。2007年末,廣西總人口5002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2.85%。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成立,標誌著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廣西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50年來,廣西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奮發圖強,艱苦創業,奪取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廣西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50年,是全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步的50年,是全區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50年,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的50年。今日的廣西,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族團結和睦、邊疆安寧鞏固、人民安居樂業。

  1.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7年全區生産總值達到5955.65億元,是1958年的42倍,年均增長7.9%;財政收入達到703.88億元,是1958年的151倍,年均增長10.8%。其中2003-2007年,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8%,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2%。今年前三季度,全區生産總值增長13.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2個百分點。

  2.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1958年三次産業結構為51.8:27.7:20.5,2007年調整為20.9:40.7:38.4,實現了産業結構總體上從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重大轉變。全區城鎮化水平由1958年的9.47%提高到2007年的36.24%,城鎮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3.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突飛猛進。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2970.08億元,是1958年的856倍;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42萬公里,是1958年的6.9倍,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達到1879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1.13億噸,是1958年的38.4倍。

  4.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廣西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目前已成功舉辦五屆。2007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92.8億美元,其中出口51.1億美元,分別比1958年增長179.9倍和98.7倍。

  5.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區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2007年完成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是1958年的37.4倍。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創作了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等一大批劇目進入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産業快速發展,造就了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

  6.城鄉居民生活蒸蒸日上。2007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00元,是1978年的42倍,年均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24元,是1978年的27倍,年均增長12.0%。全區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全面建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未解決溫飽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100萬人減少到2007年的68.9萬人,邊境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7.各民族團結進步和諧發展。黨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民族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不斷壯大,少數民族參政議政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成為社會風尚,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區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良好局面。

  相關鏈結:

1/5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