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一位年輕的“包租公”很有名氣。他不愛唸書,中學曾輟學,幾經週折,勉強擠進了大學的門。不過,他在大二時就賺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目前已累積了近千萬元的資産,他是怎麼做到的?
從高中時開始“向錢看”
今年28歲的張博儀,在台灣一家保險公司擔任理賠員,月薪4萬元(新台幣,下同),自認為很有憂患意識。從中學開始,他就積極“向錢看”,告訴自己要努力賺錢。
張博儀回憶説,高二時,他找人維修電腦,結果,人家只敲了幾個鍵盤,就收他800元,他一週的零用錢就這麼沒了。
剛開始,他覺得自己被騙了,後來開始仔細研究,這錢為什麼這麼好賺?於是,他開始學習電腦維修與組裝,組裝一台電腦最多可賺7000元。靠著幫同學和朋友維修、組裝電腦,他月入一萬餘元。
這麼努力賺錢,只因為這個不愛唸書的小孩,想要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他一直有個願望:“希望母親提到我時是驕傲的!”
這樣的心境,源自早年家道中落的苦日子。張博儀原本家境富足,父親是軍人,母親是西裝師傅,收入穩定。但父親退伍後多次創業失敗,結果賠掉了兩套房,全家變成租房一族,還常常被人追債,過年也只能吃泡麵……
這段苦日子讓張博儀告訴自己:“錢很重要,沒人想過苦日子!”他還把買房當成人生重要的奮鬥目標。“有房子、有地,人家就覺得你有錢!”
這個目標在他大二時就實現了。
張博儀20歲時剛進大學,當同學們忙著熟悉環境、參加社團時,他就在盤算,從高中開始掙的錢差不多有30萬元了,可不可以買套房子?張博儀的母親説,當時博儀天天跟她提要買房,看兒子如此堅持,雖不放心,最後還是答應了他。
奉行“低租金策略”的出租屋
有了這30萬元做底,加上張博儀進大學,奶奶給了他10萬元作為獎金,靠著這40萬元,才念大一的張博儀開始研究房地産。有一次他上網看到一套被法院拍賣的房子,售價不到200萬元,算一算,首付不到40萬元。這嚇了他一跳:這些便宜的房子,可以成為自己地産投資的入門練習。
於是,在淡水唸書的張博儀,把網上可以找得到的淡水地區法院拍賣房屋的信息全抄下來,每天一下課就去觀察地形、探查房價。他還買了一本房屋買賣的書籍研讀,書中提到要向大樓管理員打聽房屋狀況等,張博儀就去找大樓管理員聊天。
在和大樓管理員聊天的過程中,張博儀結識了房地産投資客黃石蘭,開始跟著他跑法院、四處看房。同學們逃課去看電影、約會,張博儀逃課跟著黃石蘭去搶購被拍賣的房産。
就這樣“見習”了一年,在21歲生日前夕,才念大二的張博儀,以總價183萬元在淡水新春街買下一套被法院拍賣的房。買下這套房後,張博儀把它重新分隔,除了自住外,還分租給同學,從此開始了“包租公”生涯。
半年後,眼見房價上漲,張博儀以250萬元賣出了這套房子,還清房貸後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這讓他下定決心,靠房地産累積財富。“領人薪水不會有錢,工資只能單純應付生活,現在領4萬元,3年後領5萬元,就這樣了。沒有錢投資,你跨不出致富的第一步!”張博儀説。
此後,張博儀投資的腳步更積極。7年多來,他買賣了10多套房子。為了降低房子租不出去的風險,張博儀買房,儘量挑大學附近的房子,然後打出“帶衣服、課本入住即可”的廣告語。他凡事都自己來,貼地磚、刷油漆、買宜家打折的低價商品,讓每套房子裏都有全套傢具和電器,能上網。他奉行“低租金策略”,租金保持超低價,讓房子始終滿租。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