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富翁到負翁 境外理財成黃粱一夢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08: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文匯報  

  股神巴菲特曾經説過,只有在退潮的時候,才能看清究竟誰在裸泳。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累積認購期權(Accumulator)交易在海外市場上一度大行其道,不少人賺得“盆滿缽滿”,然而,隨著全球股市去年以來的持續走低,一個個紙面上的千萬富翁變成了貨真價實的“負翁”。專家提醒投資者,看不懂的錢最好別賺,投資理財“可以無知不可無畏”。

  從富翁到“負翁”

  近期,內地富豪在香港投資理財市場上遭遇“血洗”的新聞屢見報端,這些人非但數千萬身家灰飛煙滅,最後還倒欠下銀行一筆鉅額債務。其中不僅有一夜暴富的“暴發戶”,也不乏在實業市場叱吒風雲多年的商業精英。雖然他們買的産品名稱各不相同,但是在專家的眼中,這些理財産品的本質就是累積認購期權(Accumulator),它被市場戲謔地稱為“買後殺死你”(I’ll kill you later)。

  一位北京律師講述了他如何被“買後殺死你”從千萬富翁變成“負翁”的經過:2007年6月,經朋友介紹,他在香港HL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賬戶,並於7月在該銀行私人“投資顧問”勸説下將400多萬港元打入賬戶。從2007年8月至11月,在理財顧問建議下,進行多個KODA(全稱為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俗稱打折買股票)合約交易,合約總數共計14個,累計最大理論交易額達到上億港元。

  據該律師訴稱,隨著2007年港股大跌,HL銀行不斷向他發來催款通知單,催促其繼續往賬戶內打入資金。從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的3月份,短短4個月的時間,其陸續又向賬戶內打入1000多萬港元。截至目前,他共計投入將近2100萬港元,最後不僅血本無歸,而且去年11月底時,已倒欠該銀行200多萬。

  

  相關鏈結: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